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科教

电视机里的发展“视界”
时间:2019-08-26 08:13:3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前不久,在一家生产电视机的企业参观采访时,看到一个展示长廊。从半导体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从彩色电视到背投电视,从单台电视机到家庭影院……不断演进的形态依次摆开,如同精心编排的电视节目,讲述着时间写下的发展故事。

  年代不同,对电视机的记忆也不同。在参观采访的人群里,年轻人对智能家电更感兴趣,而中年人会指着老式电视机说,小时候我家有这么一台。人们的生活中,可能都有一个“电视的故事”。从小到大、由厚变薄、黑白变彩,电视机的形态之变,见证了企业生产制造的发展过程,也映照着老百姓生活的变迁。可以说,电视机的内外,演绎着多彩世界,折射出生活万千。

  曾经,电视机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作为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的重要家电,电视机丰富了家庭文化生活。妈妈说“不要离太近”,没信号时爸爸去转天线,“本台节目到此结束”的画面在闪烁……就算屏幕上满是“雪花点”,一家人乃至几家人聚在一起围屏而坐、有说有笑,也格外温馨。电视机像桥梁,把外面的精彩与客厅的幸福联结起来,成为千万个家庭的日常生活景观。如今,电视机仍然还在客厅,但开机率却不同于以往。网络时代,电视机甚至已不是家庭必备,“白墙+投影仪”很常见,“争夺遥控器”似乎已成回忆。

  荧屏内外的生活剪影,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以家电为例,以前添置新物件,都需要较长的家庭财富积累。现在人们依然离不开家电,但产品形态、购买渠道、使用方式等,发生了显着变化。智能音箱成为网络“入口”、扫地机器人忙个不停、空气净化器守护健康……更不用说各种规格、外观、功能的电视、冰箱了。家庭生活的有声有色,得益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家电从有到好,需求从价格到品质,生活从温饱到小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未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发展中不断提升。

  电视屏幕越大,视界就越大。其实,拓展的不只是生活的视界,更是技术的边界。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诞生,而后经由CRT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激光电视技术,演变节奏里折射出技术改变生活的力量。同时,技术创新在其他领域也带来生产制造的变革,小到晶体管、线路板,大到显示屏、控制系统,诸多领域的科技进步并行向前,也浓缩在一台台电视机中。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电视形态到制造变革,讲述的是技术迭代的故事,也是国家成长的故事。从一穷二白到引进模仿再到自主创新,很多技术甚至已经引领世界潮流;展望未来,技术进步催生的创新驱动力、发展牵引力,一定会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现实中,千姿百态的生活、创新不辍的技术,不断丰富着国家发展的叙事。融入发展潮流、触摸发展脉搏,我们的每一天,都将是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新的一天。

  1.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上一条: 苍莽太空 飞龙在天
下一条:返回列表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