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科教

“量子波动速读”,兜售的又是一个神童梦
时间:2019-10-15 09:14:5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原标题:“量子波动速读”,兜售的又是一个神童梦

  以高速翻动书本(甚至不翻开书本阅读),就能理解书中内容,花上1—5分钟就能读上10万字——最近,打着量子旗号扯来“波粒二象性”的“量子波动速读”火了。这种培训方式号称能全面提升儿童阅读能力,收费动辄数万元,吸引来不少学员,甚至还搞起了比赛。

  其实,仔细阅读“量子波动速读”的宣传资料就能发现,创立这种阅读方法的人,既不懂量子力学,也不懂脑科学,更不懂少儿教育。快速翻书,书中文字就以影像形式进入大脑,从而实现“一目百行”,这种能力已经超越了科学认知范畴,用更通俗的话说,简直是“特异功能”。

  类似的骗局媒体已经报道了不少。多年前,就有“蒙眼识字”的培训。培训机构说,人脑中的松果体是人的第三只眼,用某种方式开发松果体后,大脑就能自行感知周围的物体、文字和图像。实际上,松果体负责的是分泌激素,并无任何实验证据证明,松果体能让人闭眼认字。而被培训机构叫来现场展示“蒙眼识字”的学生,事后也承认,他们偷看了。

  现在,骗术并没有升级,只是换了一套说法。松果体、高级感知能力、量子、波粒二象性……把一个个公众有些陌生的科学术语任意排列组合,培训机构就为某种神秘的培训方式提供了合理性和权威性。

  可是,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习“蒙眼识字”?为什么要让孩子在几分钟内读完一本书?轻信这类培训机构,家长缺失的是科学素养,更是科学的教育观。

  家长让孩子走捷径的心愿如此强烈,他们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欠缺的只是一个秘方、一个诀窍。培训机构卖的,就是神童梦。就算家长自己也半信半疑,但抱着“万一呢”的想法,他们还是奉上真金白银,让孩子去当一回试验品。

  只是,让孩子成为神童,就是教育的目的吗?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培训机构兜售的表演性技能,究竟对他们漫长的人生道路有何作用?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吧,也要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普通。不要用非理性的方式解决教育焦虑,也不要拉着孩子一起成为科学的反叛者。

  骗子机构需要监管,但家长,也需要调整心态。否则,下次若骗子换了一套话术,他们还会再次入坑。

  1.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