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科教

民间力量资助基础科研 50位青年科学家获“科学探索奖”
时间:2019-11-05 08:36:18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作者: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吕骞)2019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2日在北京举行,奖励来自9大领域的50位获奖青年科学家。每位获奖者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资金。

  这一奖项由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毛淑德、何华武、邬贺铨、李培根、陈十一、张益唐、施一公、高文、谢克昌、程泰宁、谢晓亮、潘建伟等科学家共同发起,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在中国大陆全职工作的、45周岁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在致辞时表示,科学无国界,科学最具普惠性的推动力;青年人才决定科学的未来,珍视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宝贵价值;会坚持不懈地把奖项长期办下去,腾讯基金会长期支持“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是一个人才资助奖,完全面向资助个人。”腾讯公司副总裁、科学探索奖执行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王妩蓉向记者表示,科学探索奖与现有政府奖项差异化定位,不做重复性工作,不奖励过往成就,只奖励未来潜力,目的是让有潜力的年轻科研人员静下心来潜心做基础研究。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占研发总投入的5%左右,国际上这一数字通常是15%,其中5%是由企业和社会投入的,而我国企业和社会对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几乎为0。”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需要反思的是中国在科研上过度的功利心,基础科研的投入不只要靠中央政府,还要靠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

  杨振宁寄语青年学者:以能力和兴趣选择科研领域

  “20世纪的科学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个年轻的学者在这个时候进入科技研究队伍,一方面是非常幸运的机会,一方面也是非常挑战的时代。“在颁奖典礼现场,科学探索奖发起人,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表示。“(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困难时期,是得了博士学位以后,5到10年期间,这个期间要选择一个领域,要在这个领域里做出来一个能够站得住的工作,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杨振宁建议青年研究者:“应该掌握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再根据这个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我想是最容易成功的。”曾经红得不得了的领域,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抛弃了。

  “ 基础科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科学发现是无法计划的。”生命科学领域获奖者、北京大学刘颖表示,“感谢评审老师对我的肯定,这给了我一定的压力,但更多的是激励和动力。它让我更有信心在今后的科学探索之路上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问题。”

  “或许我们的探索仍然初步或笨拙,仍可当作是对自然、生命以及科学之美的谦卑致敬。”2019科学探索奖前沿交叉领域获奖者、浙江大学李铁风表示,希望自己做力学的前沿交叉研究,能从技术科学层面为人类探索贡献“轻舟济沧海”的一个螺钉。

  评审“由科学家说了算”

  据悉,首届“科学探索奖”总共收到了1335人的有效申报材料,申报人经过初筛、初审、复审以及终审答辩四轮评审,最终评选产生50位获奖人,申报人与获奖人比例约为25:1。评审工作共有350多位各领域的专家参与,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百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

  “这次奖项评审程序符合规定要求,评审风清气正,评审结果广受认可。”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钱颖一在致辞中提到,“‘科学探索奖’未来将日益走向成熟,奖项监督机制也将发挥出更大作用,更加紧密地契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强化辐射带动的平台作用。”

  王妩蓉表示,科学探索奖“由科学家说了算”,首先要通过“小同行”评审的筛选,然后才进入复审环节,最后是评委与答辩人面对面的闭门终审环节,终审淘汰率为2:1。

  天文和地学领域获奖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也表示,这个奖的评审过程非常正式,跟国外评奖过程类似,甚至更加残酷,因为在最后答辩环节的淘汰比例还要更高。

  最年轻获奖者32岁 女性比例较低

  从年龄分布上看,一半的获奖者在40岁以上,以40-45岁居多,最年轻的是32岁。从学术经历上看,大约有85%的获奖者有过海外留学和工作经历,有些还在国外高精尖的实验室工作了很多年,素质是非常高的。

  高校分布上看,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的获奖者占到了近六成。“这确实体现了中国科研的实际现状,中国最优秀的科研人员都聚集在这三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王妩蓉也坦承,获奖者中女性比例仅8%,希望明年能有所提升。

  付巧妹表示,这不是女性能力的问题,在学生阶段,优秀女性非常多,往上的科学家阶段越女性越来越少,可能与女性工作之外的责任有关,而这个责任有些时候是自身的,有些时候是社会附加的。“如果社会能给女性更多支持,我相信在这个领域里会有更多的女性会站出来。”

  刘颖也表示,社会、家庭和个人自己都会带来压力,每个人也需要平衡家庭和事业。但很多女学生有了思维定势——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要结婚生子投入家庭,走家长社会期望我走的路。她希望更多女生意识到“我们其实是可以的,我们有能力达到这一步,这个是很关键一点,就是社会认知以及自身认知需要有不断的改进。”

  1. [内容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