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李一桐
内容页头部banner

科教

人工智能与遥感解译结合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创新故事)
时间:2018-06-25 09:28: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位于浙江省北部的良渚遗址的发现引人关注,作为一处5000年前的大型水坝遗址,其发现离不开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探测技术。遥感技术以其新的视觉和多光谱特性,能够探测人们在地面观察不到的现象和可见光以外的物质存在,在空间数据的采集、遗址的寻找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考古学家进行考古研究的得力助手。

  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除了在考古领域大展身手,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以一次性对近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形变监测,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能有效监测公路、铁路、高边坡、桥涵、隧道等变化状态,分析变化趋势,实现灾害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遥感技术与卫星导航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融合,可满足用户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大范围、精细化的实时动态监测管理需求,大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服务能力。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遥感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通过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遥感影像智能解译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遥感数据的解译中,全方位提升了遥感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能力,可应用于包括目标检测、变化检测、路网提取、云雪检测、水体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建筑物提取等多个应用场景。

  近年来,地理信息应用正在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跨界融合,构筑起空间智能驱动万物互联的新格局,推动地理信息产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的亮点。无论是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还是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保护与监测等,都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提供的科学手段和决策依据。四维图新高级副总裁梁永杰介绍说,目前,一些跨平台、跨行业的“位置大数据”平台正在帮助用户发掘出新的价值,而随着全球遥感观测数据的快速增长,人工智能与遥感解译的结合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学家李德仁院士认为,遥感技术正在由对地观测进入对人、对社会观测的新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技术手段应用到这一领域。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挖掘、管理,地理信息技术将更好地解决自然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1. [内容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