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颖儿
通用封面banner

科教

  •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改革:增设“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重大改革:增设“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10月15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空间科学首席专家首次聘任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王忠贵、杨利伟、陈善广、周雁飞、刘晋、邓一兵、唐一华、张柏楠等8人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据了解,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聘任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2019年10

    18

  • 第七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第七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

    人民网北京10月17日电(赵竹青)10月16日,第七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400余位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及院校企业代表参会交流,共同推进我国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

    2019年10

    18

  • 我国多措并举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显着提升

    我国多措并举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显着提升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温竞华、张泉)“20多年时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从1992年的0.2%提升到2018年的8.47%,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在刚刚闭幕的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说。

    2019年10

    18

  •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

     新华社西昌10月17日电(李国利、赵金龙)10月17日23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9年10

    18

  • 六合农民画“穿”在身上惊艳走四方

    六合农民画“穿”在身上惊艳走四方

    中国江苏网10月13日南京讯(记者华诚 通讯员陆冶轩 耿云松 王艳)见过农民画,见过农民画“穿”在身上吗?10月13日,南京六合●全国农民画作品展暨第五届六合农民画艺术节开幕仪式上,这一创意“亮瞎”了现场。

    2019年10

    17

  • 美团宣布成立“美团大学” 发展目标“十年千校一亿人”

    美团宣布成立“美团大学” 发展目标“十年千校一亿人”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吕骞) 10月15日,美团在北京召开以“新职业·新技能·新发展”为主题的发布会,宣布“美团大学”正式成立。据悉,美团大学下设八大学院,涵盖餐饮、外卖、美业、酒旅等多个生活服务品类,致力于成为生活服务业数字化人才的大本营。在未来十年内,美团大学将与国内1000所职业院校达成合作,带动1亿生活服务从业者数字化发展。

    2019年10

    17

  •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布 打造全国性基础设施平台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发布 打造全国性基础设施平台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赵春晓)10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中国银联等机构正式发布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学颖表示,区块链服务网络将为我国智慧社会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技术服务平台支撑和可信、可靠、可扩展的基础设施服务载体。

    2019年10

    17

  • 700科学家甘为中学生当人梯(守望)

    700科学家甘为中学生当人梯(守望)

     编者按:7月8日,本报“讲述·一辈子一件事”栏目刊发《“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文中提到:原北京天文台台长王绶琯院士曾在1997年发问:“那些当年被寄予厚望的少年,有多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作为前辈的我们这一代人,反躬自问,是否也有失职之处?”当年,他寻求中科院科普领导小组的帮助,倡议并联合60位着名科学家,于1999年发起成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2019年10

    17

  • 做科技交流的倡导者实践者

    做科技交流的倡导者实践者

    金秋时节,国际科技交流迎来盛会。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与会者围绕科技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介绍科研成果、分享创新经验,开放合作的共识得到进一步凝聚。

    2019年10

    17

  •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

    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开幕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张泉、温竞华)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日在京开幕。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携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紧迫需要,也符合各国人民和全球科技界的新期待。科技创新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发展应遵循全球共同的价值准则,科技合作应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2019年10

    17

  • 二〇一九中关村论坛推出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

    二〇一九中关村论坛推出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

    本报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施芳)全球打印速度最快的“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机”、带感知功能可自主学习的机器人、实时数字虚拟人重建系统……16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展”,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开幕。展会现场,随处可见的“黑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2019年10

    17

  •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时值十月,秋高气爽。10月16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同期,国际科学理事会执委会会议也首次在中国召开,三会同期、一体举办,成为当前国际科技人文交流的盛事。一系列活动,汇聚了全球科技领军人物的智慧,凝聚开放包容、合作交流的共识,助力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2019年10

    17

  • 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2019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

     科学家应当向社会倡导科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让公众充分了解科学的价值,从而支持有关科学发展的公共政策决策。当前,科学否定主义及一些伪科学观点的传播,给科学基本价值观带来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科学界更有责任向全社会阐明科学的方法和价值观,赢得公众对科学活动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全社会在气候变化、疫苗接种等问题上,才能够依据科学判断达成共识,而不是被反科学或伪科学言论影响。

    2019年10

    17

列表+内容通用右边第一
通用列表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