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百家奖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旅游

资本下乡乱象频出 企业借乡村旅游名义搞房地产
时间:2019-03-23 09:54:31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原标题:资本下乡乱象频出 企业借乡村旅游名义搞房地产

  一家企业在下乡过程中向一个村子租用了1000多亩地准备建设狩猎场项目,让游客接触和体验狩猎文化。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借乡村旅游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随着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下行态势,很多别墅销售不佳,企业难以收回投资成本,农民也因此无法收到土地租金。最终,该项目的投资者先后换了三拨,狩猎场没有建成,烂尾现状依然无法改观。

  这是曾做过20年乡村干部的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走访调研中发现的案例。“推动乡村振兴,缺的就是资本。社会资本下乡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但现在很多资本下乡已经偏离正常轨道。”张天任近日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应该防范资本下乡“热投资、冷农民”。

  近两年,中央相关文件多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解决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与此同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也在全面推进。在此背景下,农业农村正在成为投资热土,社会资本投资的大型项目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

  然而,资本下乡的乱象也常见诸报道:申报项目后却无心经营,以此谋取国家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土地流转者单方“毁约”中途“跑路”……

  “有的工商资本下乡之后,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一旦经营不善就会毁约弃耕、跑路,既损害了农民利益,又给农村留下诸多后遗症。”张天任说。

  此前,一份围绕四川省工商资本下乡的调研数据显示,工商资本下乡虽然促使乡村环境、公共设施等得到显着改善,但约有66.7%的人认为,工商资本下乡并没有使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此外,部分产业发展未能反哺农民,一些特色餐饮项目基本由旅游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经营,参与新村建设的农民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资本的逐利本性往往会让企业在下乡过程中选择利润大、风险小的项目进行开发运营,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看无可厚非。但面对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出现的“热投资、冷农民”的现象,如何让两者实现双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李佐军表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激活土地资源的机遇,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休闲、健康需求的大幅增加,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还是要依靠当地农民,应该通过政策设计让投资者、下乡企业与当地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

  “相关政策应该严格设置一些准入条件,让投资者在挣钱的同时,与当地农民分享收益,努力实现相关企业与农民共赢。”李佐军补充说。

  1. [内容来源:工人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