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我的长辈莫文蔚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旅游

澳门:两座哪吒古庙护佑一方黎民
时间:2019-04-28 11:17:03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原标题:澳门:两座哪吒古庙护佑一方黎民

  澳门矗立着两座哪吒庙,柿山哪吒古庙和大三巴哪吒庙。在40多座大小庙宇中,它们并不起眼,但它们娇小玲珑,别具特色,又都地处老城,也着实吸引着过往的旅客。两座哪吒庙相距不远,系出同源,现由两家值理会分别管理,共同护佑着澳门一方黎民。

  记者日前走访两座哪吒庙和澳门哪吒信俗传承人,了解背后的故事。

  柿山哪吒古庙:由“显灵石”说起

  柿山哪吒古庙位于澳门哪吒庙斜巷,相传这里曾经柿树林立,附近村民常常见到一名陌生男童,身穿肚兜,丫鬟打扮,站立在石头上,后来有人见到男童脚踏风火轮离去,众人便认为是哪吒太子显灵,于是在他站立的石头上建庙供奉。

  柿山哪吒古庙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庙门前至今仍放置着那块“显灵石”。柿山哪吒古庙值理会执行主席郑权光介绍说,这座庙宇最初只是一座石庵,由于神龛无瓦遮挡,善信参拜时受日晒雨淋之苦,为感谢神恩,扩建了风雨亭,并正名为“哪吒古庙”。

  庙中尚存一顶光绪年间的轿子,每逢农历五月十八哪吒太子宝诞,8名男子抬着这顶轿子将哪吒太子爷神像请出绕境巡游。这是哪吒信俗每年最重要的庆典仪式。

  巡游队伍由柿山哪吒古庙出发,有醒狮作为先锋,有人举着“肃静”“回避”的木牌开道,一名男孩演绎哪吒三太子,花女挑着水篮陪伴左右,沿途唢呐齐鸣,场面古朴壮观。

  相传哪吒三太子镇压疾病瘟疫,十分灵验,因此前来古庙参拜的多为母亲、奶奶、姥姥等女性,为子女、孙辈祈福。

  郑权光说,哪吒太子宝诞头一天晚上,也就是农历五月十七夜,子时一到,哪吒古庙里举行“开印”仪式,将盖了宝印的平安符送给附近民众,保佑健康平安。

  大三巴哪吒庙:历经百年风雨

  在着名的大三巴牌坊西侧的茨林围,矗立着另一座哪吒庙。哪吒庙是典型中式寺庙建筑,与大三巴这座西式教堂和谐共处,经历百年风雨洗礼。

  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会长叶达说,澳门在十九世纪末曾暴发疫情,当时大三巴一带还十分荒凉,现代医学知识匮乏,附近居民受到指点,用草药和泉水治好了瘟疫。

  很多居民认为哪吒太子神灵护佑消除疫情,于是协商将柿山哪吒庙的哪吒太子分灵,遂于1888年兴建了这座哪吒庙供善信参拜。

  庙中供奉着“三十三天哪吒太子”,叶达解释道,这是佛教的说法。在民间信仰中,哪吒为陈塘关总兵李靖的三太子,后拜太乙真人为师,成为道教神灵,之后哪吒又得道成佛,成为“三十三天哪吒太子”。因此,哪吒信俗兼具佛道两教的文化传统。

  每年五月十八哪吒太子宝诞,大三巴哪吒庙同样组织巡游、抢炮、街宴等纪念活动,小孩子扮演哪吒闹东海,吸引很多游客。

  叶达说,哪吒信俗在澳门的影响力很大,每年哪吒宝诞前后三天,前来参拜的善信成千上万,庙门前水泄不通,巡游队伍超过一公里。

  两庙共担传承重任

  今天,柿山和大三巴两座哪吒庙分别由两个值理会管理,信俗的传承工作也由他们分别担当。2014年,澳门哪吒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郑权光和叶达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郑权光说,2017年柿山哪吒古庙值理会曾派人到四川江油“寻根”,参与修复哪吒太子古墓,还参观了金刚洞、陈塘关等古迹。

  “这十多年来我们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已经有不少青少年加入我们,增强我们的活力。以前(传承)靠家族,现在开放向全社会,有缘的人就能传承。”郑权光说。

  担任柿山哪吒古庙值理会理事长的冯健富是新一代的庙宇管理者和信俗传承人。他说,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中式庙宇得到了特区政府和社会更多关心。

  “传统信俗的发展要克服瓶颈的话,要加入一些新派的管理模式。”冯健富说,他为此带领值理会人员到台湾学习管理经验,两地的哪吒庙宇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

  冯健富还创建了哪吒文创会,让年轻人更广泛地参与到信俗的保育工作中,了解哪吒古庙、哪吒信俗,增进感情。

  “(哪吒信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成为国家级,我们觉得责任很大。我是新一代的传承人,我的任务就是把传统的东西保护好。”冯健富说。

  大三巴哪吒庙则努力在澳门年轻人中普及哪吒信俗和传统文化。接受记者采访的当天,叶达带领几十名澳门中小学生前往北京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他们是未来传承哪吒信俗的中坚力量。

  “国家和特区政府都十分重视保护哪吒信俗,我们要将哪吒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旅游文化,扩大它的影响力。”叶达说。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