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莫文蔚颖儿我的长辈知青
内容页头部banner

旅游

独乐渐成潮流 一人食餐厅悄然兴起
时间:2019-07-27 17:28:45  来源:北青网  作者:  

   原标题:独乐渐成潮流 一人食餐厅悄然兴起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中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到2.4亿,当“一个人吃火锅”时常称为社交平台的讨论话题,餐饮企业怎会错过如此巨大的“单身商机”?从日本吹来的“一人食”餐厅之风正在国内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开始为独食者做出一些改变。

  “空巢青年”带动“独乐”消费

  进入2019年,“空巢青年”在5800万这个基础上不断扩增,尤其是离开父母漂泊在外的年轻人, 一个人住一个人吃,“孤独指数”作为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其中“一个人吃火锅”经常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及共鸣。庞大的单身人口的数据之上,他们还拥有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意愿,单身的“胶囊公寓”、K歌的“单间”唱吧……“空巢青年”的消费能力比想象中要强大很多,一种全新的“独乐”消费形式正在兴起。

  一个人吃饭,吃的不是寂寞。如今,“单身狗”已经从贬义词转成了洒脱的自我调侃,在很多年轻的90后中,“独自享受”已经渐成潮流。

  数据显示, 2018年,“一人食”类食品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60%,热销食品代表有自热锅、自热钵钵鸡、自热麻辣烫、自热螺蛳粉、速食汤等,购买主力为26—35岁的人群。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微博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你更喜欢一个人吃饭还是和朋友一起。答案几乎是一边倒:超过2.3万人选择了“一个人,想吃什么点什么”。只有不到5000人选择与朋友一起吃饭。

  “一人食”从服务发展到空间

  在日本,“一人食”的餐厅并不少见。例如一兰拉面,点菜都见不到营业员,直接在自助点餐机上选想吃的拉面。座位与座位之间也会有隔断,创造出相对安静、安全的一人位。再如“一人食”的回转寿司店,每个座位有单独的热水出口,并且为每个客人提供单独的餐具盒、调料、茶包、废纸篓,座位下方也会有放置物品的空间。

  在国内,也有一些餐厅较早就推出了“一人食”服务。呷哺呷哺的单人套餐,解决了一个人吃火锅的问题,食客可以就座于开放式的吧台,意在营造类似酒吧内的社交氛围。以服务着称的海底捞,会在一个人来吃火锅的顾客对面摆上一只玩具熊“陪吃”。

  不过,今年兴起的“一人食”餐厅更加突出了不被打扰的环境。此前,日本一家餐厅推出的“完全一人席”设置被很多网友“羡慕”上热搜,一个人吃饭非但不孤独,反而“安全感爆棚”“不用觉得尴尬”“开心死”。通过隔间、单间的设计,给单身食客带来安全感,避免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下狼吞虎咽的尴尬情形。

  精致的小隔间内,摆放一碗一筷一碟一勺,这是时下在国内兴起的“一人食”餐厅最常见的布局。武汉一家主打“一人食”的餐厅是一家日式风格的火锅店,将餐厅设置为“岛区”“隐区”“寻区”“无界”四个区域。其中,“独食”区域主要位于“寻区”,共有12个座位,每个座位前安装有卷帘,服务员上菜时直接掀开卷帘送进去。进门、入座、点餐,只需稍等片刻,心仪的美食便被送到眼前,放下卷帘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美食空间。

  小众市场还需品牌支撑

  据统计,专卖寿司、面食、煲仔饭等单品类店铺里,常常会吸引更多的单身食客,不过选择简餐多数以吃饱吃好为目标,堂食、拼桌的环境对客流并无影响。但对于“一人食”为噱头的餐厅来说,食客是奔着营造放松、自在的吃饭环境而去,经营者就需要花更多心思了。成都、西安、北京、武汉……“一人食”餐厅不断开张,但几乎所有店铺都以火锅为主,只是在火锅种类上略有不同,例如日式火锅、海鲜火锅等。今年以来,也不断有小型餐厅被曝出生意日渐冷清,面临生存压力的困境。

  业内人士分析称,真正的“一人食”餐厅成本相对更高,还是要综合考虑地段租金、菜品结构以及人员成本。同时,从消费端来说,“一人食”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的情感需求。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叠加,这一类的小众餐厅应该在未来会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但目前来看非常小众,可能还需要背后有较为强大的品牌支撑。

  1. [内容来源:北青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