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百家奖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旅游

山西古建认养 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19-11-04 08:58: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原标题:山西古建认养 让文物“活起来”

  “听说过认养古树、认养动物,如今文物建筑也能认养了?”近日,有10家企业和集体与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签订《文物建筑认养协议》。据悉,在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认养推介项目名单中,全省有近300处文物建筑可供社会认养。

  10处文物建筑被“认养”引关注

  11月3日,国家文物局官方微博通报称,山西省高平市政府近日召开了山西省2019年文物建筑认养北部片区推介会,会上,山西谦益和文化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和集体与所认养的三王村三嵕庙、奥治全神庙等10处文物建筑所有人签订了认养协议。

  山西省高平市政府介绍,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有文物建筑认养(出资修缮)项目88个,吸引社会资金1.3亿元,进一步促进了山西省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

  消息发布后,引发不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以前听说过认养宠物或者认养古树,“第一次知道文物建筑也能被认养了”。也有网友好奇:“到底能够认养哪些文物建筑,认养之后能够用这些文物建筑做些什么?”

  九年前就曾签订过类似协议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17年,山西省就印发了《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文物修缮、展示利用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据山西省文物局介绍,早在2010年,山西曲沃县企业家黄文生就与曲沃县试水了文物认养,签订了“认养协议”。黄文生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文章中表示:“当时认领保护的时候,整个院里杂草丛生,我从小生在曲沃县,心里过意不去,一定要把文物给修复起来。”曲沃县西海龙王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文生的企业认养后,先后投入资金450万元,在当地省市县文物修复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修缮保护并对外开放。

  根据山西省文物局今年8月发布的《山西省文物建筑认养推荐项目名单》,全省共有296处文物保护单位被推荐“认养”,多为明清时期的文物建筑,也有部分唐代、宋代、金代、元代和近现代的文物点,文物建筑类型包括古戏台、古寺庙、古民居等。

  认养者称将建立研学基地

  根据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认养的政策规定,在不改变认养文物建筑所有权的前提下,认养者可以享有不超过20年的使用权,允许认养者在文物建筑周边可利用的发展用地范围内,依法合规适度开展相应的建设或者经营活动。认养者在经过绩效评估后,可由当地政府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补助。部分符合条件认养人可以终身免费参观山西全省文博单位、文物修复中心或文物景点。

  一名认养了高平市一文物保护单位的山西省晋行记研学中心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认养的是一座古庙,“庙里有金代的古建筑以及少许清晚期壁画,此外还有多座附属建筑。这处庙位于山顶,距离山底下的村子有些距离。此前,这处文物点院子里一度长了很多杂草,后来政府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为这里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条件”。

  这位负责人介绍,他们所属的机构本身就从事文博方面的业务,因此得知可以认养文物建筑后,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邀请,对多处文物建筑进行了考察,并最终选择了高平市的这处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正在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政府的指导下设计我们的保护计划。未来这里可能会成为我们的一处研学基地,让大家通过参观,了解到山西地区的古建筑,了解到山西的历史、文化。”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也觉得文物保护修缮的同时,不能锁起来,还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了解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利用,其实也是更好地保护古建筑。”文/本报记者 屈畅

  统筹/池海波

  回应

  山西有5万处文物建筑 认养能提供更好保护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赵曙光在山西省文物局官方网站发布的文章中曾表示,在政府投入的同时,“我们特别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认养文物模式增加了养护资金的来源,有助于从社会上筹得更多养护资金,减轻政府压力,同时让更多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一名山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山西拥有约5万处文物建筑,相比之下,参与保护的文物工作者数量不足。该文物工作者表示,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可以让文物活起来,“实际上,只要有人,很多文物建筑都能得到最佳的保护。有屋顶破了,能够及时汇报给文物部门,有人经常往来,盗窃文物构件的人就不敢作案了。因此让文物‘活’起来,不但可以给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建筑,还能保护文物建筑自身的安全”。

  “当然,认养文物建筑之后也不能任性,比如不能改变文物建筑的原有结构,务必要注意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等。这些也会有文物部门随时监督,保证文物建筑认养能够切实地保护文物建筑。”工作人员表示。

  1.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