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卫视明星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第四季已经开始录制。跑男官方此前发起了游戏方案征集,称优秀方案一经采用,将成为该轮游戏的发布者,参与到游戏的录制环节。
爱看《跑男》的观众都知道,第一季到第三季,大家对他的追捧是源于第一季的延伸,但对此节目吐槽的观众是越来越多,节目质量下降、品位的下降、内容无创意其实也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上,每逢周末打开电视,几乎每家卫视都在真人秀的领域角逐正酣,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极限挑战》等等。不过“真人秀”节目多了之后,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鱼目混珠。一直以来,缺乏原创的“真人秀”广受诟病,因为绝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这些节目到了中国之后,又会衍生出诸多同类型节目。总而言之,创新的内容不多,差异化竞争微弱。除此之外,火起来的“真人秀”把主角基本上锁定了明星,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明星化的倾向,拼创意也逐渐沦为了拼明星。
两会代表、上海着名主持人曹可凡在面对媒体时表示,真人秀开始逐渐变味,“首先真人秀‘真’的成分越来越少,设计成分变多,制造人为冲突,人工嫁接戏剧化场面,见不到明星的本真,反而总带着‘演’的状态。”这也正是为何各类“舶来品”的真人秀节目刚开始很火爆,但后期往往会出现后继力不行、疲软现象的关键原因所在。
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最让人担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过度抄袭、缺乏创意,只顾赶时髦、凑热闹,却缺乏对节目的深层次把握,缺乏精准定位,没有独特气质。二是有些节目脱离现实、脱离群众,还有的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提升节目质量上,而是在场外挖空心思地制造新闻,认为只要闹出动静,哪怕通过骂战也能带来眼球经济,这种庸俗的审丑思维,到最后只好流失观众,也毁了节目乃至所在平台公信力。
正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总经理李勇说:“综艺娱乐节目必须承载价值观。老百姓消费文化产品,真正消费的是价值观认同,想看到的是生活中的那面镜子,即所谓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的代入感。如果综艺娱乐节目本身不含价值观或者有错误的价值观,那是害人害己,市场上也走不远。”
因此,“真人秀”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就必须学会转型,学会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要让节目内容更“接地气”,让其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寓教于乐”,要增加“真人秀”的原创性,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心理,及时纠正一窝蜂式的盲目引进。同时,必须防止把节目办成脱离现实、脱离群众的无聊游戏,摒弃过度娱乐化和过度明星化倾向,不能把“真人秀”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真正让“真人秀”回归既有意思也有意义的娱乐本质。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