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李一桐
内容页头部banner

戏曲

《陇中手艺》深入思考:乡村手艺中的乡土中国
时间:2018-05-14 10:59:5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原标题:乡村手艺中的乡土中国

  三年前,一本质朴的书在没有过多宣传的情况下,悄悄登上许多好书排行榜,那本书就是《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本报记者采访了作者阎海军,他说,希望《崖边报告》能让更多人关注并解决乡土问题。三年过去了,他的思考和书写有什么变化吗?这三年他再磨一“剑”,采访200多位艺人,萃取25种民间手艺,讲述他们如何守护乡村最后的文化华彩,这本书叫做《陇中手艺》。

  乡村发现写作

  或可走出当下文学困境

  狭义的陇中只含定西全境。广义的陇中大致在洮河、黄河以东,关山往西,六盘山向南,渭河之北。这一区域均属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间,潜藏着无数的村庄,孕育着无数的生民。草原游牧文明与黄土高原农耕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由于严酷的自然环境,这里文化变迁的步伐显得相对迟缓,以至于有许多民间习俗保留得相对完整,富有温情和力量。

  阎海军在陇中长大,在手艺人中长大,他调查记录了草编、绣花、剪纸、石匠、铁匠、捏兽、砖雕、皮影等25种民间手艺以及手艺人的故事。这些手艺都是陇中乡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内容,有的关涉生活旨趣、有的关涉生命仪式……他用《陇中手艺》这本书向渐行渐远的中国农业社会致敬。

  着名作家高群书高度评价了这本书,他说:“我们的当代文学正在面临危机,文学正越来越被边缘化。向大地汲取力量吧,向生活本身求救吧!也许,目前正在兴起的历史钩沉写作,乡村发现写作,会是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

  筛选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性

  阎海军说:“在陇中地域,贫瘠导致人们对物质有着透彻心骨的珍视,并逐渐形成了深刻的恋物意识。匠人用不断重复和练习培养的技艺创造物质、改造物质,自然是最受欢迎的人。以质优价廉为核心追求,陇中匠人传承的民艺满足了农民的生存需要和内心精神寄托,其意义既是文化的,也是文明的。”

  因而,这是一本独特的书,它是一本献给追求质量至上的农民的书。这些手艺有的获得了政府“非遗”保护,有的正在濒临灭失。那么,什么样的手艺才会被阎海军选中记录呢?“筛选的唯一标准,就是群众性:匠艺掌握者的群众性、匠艺服务对象的群众性。”他解释道:“本书不是行业代表的评比单、不是非遗保护的汇报稿,不是职业人的赞歌,也不是手艺的挽歌,只是对陇中群众物质文化的真实记录。”

  也就是说,列入这本书的手艺,不是陇中最精彩的,但绝对是最有群众基础、最有实用价值的。入选的人物,有的是阎海军多方打听得来的大匠人,也有的是机缘巧合随意相遇的民艺传承者。

  在阎海军看来,乡间手艺人不是单纯做好作品就可以了。很关键的一点,手艺人除了要有手艺匠心,还要有职业匠心。“关于职业匠心,我将其概括为:为了保持手艺职业正常运转,而建立事关产品经营和社会交往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陇中手艺的基本经营形式是走艺,属于流动作业。走乡串户、踩千家门,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手艺人的底线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为人处世和善、得体。因而更多时候,手艺人的社会声望比技艺本身更重要。

  对话阎海军:

  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哀挽悲叹

  广州日报: 在写作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手艺人?

  阎海军:其实印象都很深刻,他们每一位都有精彩的生命故事,他们毫无掩饰地分享给我,我非常感谢他们。他们的故事让手艺的话题变得更加温暖,这是我操作《陇中手艺》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展现乡村手作的朴拙之美,我更侧重于以手艺为纽带维系的整个乡村生活结构。可以说是手艺人串起了乡村生活史,从手艺人的故事可以看到乡村社会结构脉络,当然还有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也是隐含在故事里面的。

  广州日报:您认为,社会究竟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渐行渐远的手艺?

  阎海军: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哀挽悲叹。应该分类实施,有利用价值、有市场前景的自有商人运作;已经消失殆尽的做一些记录列入博物馆就可以了。我觉得我们做任何事最怕一刀切,花很多钱反而收不到实际效果。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传承过渡原则。那种追求匠艺,追求质量,用手艺养家糊口的艺人是最好的艺人,如果一味地为了赚钱而打着保护“非遗”的幌子行事,也就失去了民艺本真。

  1. [内容来源:广州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