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综艺

《传承》第二季将于4月14日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时间:2018-04-14 10:34:3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传承》第二季将于4月14日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将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影片将镜头对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讲述其传承的故事。《传承》第一季于2016年在央视播出,通过数十位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人的技艺与故事,展现传承的力量,获得观众好评。《传承》第二季继续在中华大地寻找传承的智慧,以“江湖”“绝技”“德行”“师徒”“心传”“流变”“家园”七个主题展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接,追溯过往,记录永恒。

  《传承》第二季所讲述的35个项目,均取材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每一项成果都以真实的人物故事为支撑。纪录片中没有出现高精尖的科技成果,也不曾聚焦高楼林立的摩登都市,而是走向偏远的边疆、僻静的乡村、静谧的深林。在这里,隐藏着或震撼或奇妙的古老技艺,折射出我们祖先遗留至今的生存本领和智慧。影片讲述的故事,有的还原着武侠小说中的场景轻功水上漂,但实际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才能突破百米;有的讲述人与动物最和谐的相处模式,用尽办法驯服雄鹰狩猎,但最后也是要忍着万般不舍将鹰放生自然;有的呈现最普通的衣食住行,荣昌夏布、芒康晒盐、小碗红糖,最简单的物件中飘散古老的味道。这些故事,不单单是为了向人们介绍非遗项目,而是以此聚焦背后的传承者。在对非遗的历史渊源、价值和现状的讲述中,静态的非遗与鲜活的日常连接在一起,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碰撞在一起,突显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与社会担当。

  影片以小切口展现大智慧,镜头细致刻画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从未离开过生长的那边土地,却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传承”这项伟大的工作。然而,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眼里,自己做的不过是祖祖辈辈都做过的、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例如,“麻山绝技”的传承人说:“只觉得老辈子能会的东西,我们能学会也总是不错的,这样就可以了。”感谢这些传承者,用一生的坚守,延续着古老的财富。一生坚持一件事,他们展示的,正是新时代飞速发展的中国所不可或缺的“匠人精神”。或许他们的一生不曾见过伟大,而他们,却正是伟大本身。

  坚守并不是保守,传承离不开创新。所谓“传承”,并不是原原本本的照搬自古以来的经验,而是在不忘初心中因势而变。影片中的传承多在师徒间、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展开,除了表达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坚守,更是为了突显技艺随着时代的流变。苗寨中苗绣的手艺融合了现代元素走向国际舞台,家族中打铜工艺顺应时代开始面向市场需求生产产品,雪山中的滑雪板不再用于生存狩猎而是变为竞技娱乐项目……时代的洪流向前,古老的技艺自然不能停滞不前。而今,许许多多年轻人从父辈前辈那里拿到了时代传承的接力棒,又带着这个时代的要求继续奔跑。在世人眼中,这些非遗的技艺古老神秘、只能被观摩欣赏,而影片告诉观众:在薪火相传的传承中,这些技艺带着不变的精髓和不断变化的形式,在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浪潮中毫不逊色。

  古老的智慧告诉当下的社会:要有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勇气,同时更要有取舍有度、不竭泽而渔的眼光。我们的祖先勇敢的客服种种困难,在物竞天择中生存下来。他们会向自然索取,在草原放牧、在水域捕捞、在山间狩猎,衍生出哈萨克牧民转场、浙江延绳钓、鄂伦春狩猎等神奇的技艺,也许这些会逐渐淡出现代化生活的中心,但对“斧斤以时入山林”这一发展理念的阐述却是历久弥新。影片讲述着过去,讲述着传承,更是讲述着和谐发展的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中留下了神奇的技艺,技艺的形式和用途会随着时代在变化,但其中所包含的经验、智慧、哲学却一如当初。《传承》第二季依旧秉承着诗意的态度,在社会飞速向前的时候,用平凡却伟大的传承者讲述古老非遗的传承,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激起观众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热火,推动中华文化的走向世界。

  据悉,《传承》第二季于4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开播。

  1. [内容来源:新华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