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颖儿知青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综艺

《开讲啦》“遇见非洲”9月1日晚开播 植物分类学家洪德元开讲科学合作
时间:2018-09-01 09:23:32  来源:环球网综合  作者:  

   原标题:《开讲啦》“遇见非洲”9月1日晚开播 植物分类学家洪德元开讲科学合作

  在“一带一路”合作的道路上,除了文化、经贸的交流外,科学技术的合作也成为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发展、重大民生问题改善和实现民心相通,打造创新之路的重要途径。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特别策划“遇见非洲”系列,9月1日至3日晚十点半档,植物分类学家洪德元、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孙保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佃龙将连续3天分别开讲。

  9月1日晚十点半档,将迎来第一位开讲嘉宾——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植物分类学家洪德元院士。

  凡是牡丹芍药生长的地方都有我的足迹

  洪院士一出场,小撒便惊呼面前这位精气神十足的专家完全不像八十岁。耄耋之年的洪院士如今仍然健步如飞,与小撒握手时他的手掌也炽热有力。洪院士说,自己去年为了寻找牡丹攀上喜马拉雅山五千二百米的高度。为了考察全世界的植物,他从不畏惧困境,一心向前。“凡是有牡丹、芍药生长的地方,都有我洪德元的足迹!”他自信满满地说。

  洪院士还分享了自己在法国的科西嘉岛找寻芍药的故事。他直言,当自己六十多岁时还在长满刺的植物隧道中爬行、双腿被刮得鲜血淋漓,当时他自己也不禁感叹为何要亲自上阵“受苦”。然而,一切的一切都在他发现岛上的芍药时烟消云散,洪院士意识到为科学探索而经历的苦是值得的,因为它会换来更鲜明的快乐。小纸条环节,有观众向洪院士提问,会把自己比作什么植物?“那我就选择沙漠里的仙人掌,无论在多恶劣的环境,我能生存”。洪院士希望自己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内心。也正是因为此,他如今依旧坚守在探索植物的一线。他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是中国的科学家,我在做科学,我在作对人类有用的贡献。”

  非洲植物中蕴藏“宝藏”

  “非洲有宝贝!”洪院士一上场就给小撒送上一根棍子作为礼物,让小撒十分费解。洪院士解密,这是非洲特有的植物“捣牙棒”,非洲人牙齿为什么那么白?就跟它有关!洪院士还告诉小撒,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研制出牙膏,目前还在测试阶段,“正在做动物试验,请你试试”。听到这里,小撒哭笑不得,直呼“洪院士不适合做营销”。通过这份特殊的礼物,洪院士告诉大家,非洲大陆有四万多种植物,哪怕是并不起眼的小草也有自己的作用,它们正是大自然赠予全世界的宝藏!

  洪院士提及自己在中学时代就学到稀树干草原这一生态系统,很是好奇,但从未想到这个梦想有一天能够成真。跳到手上的变色龙,跟他要东西吃的猴子,这一经历让他对非洲这片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肃然起敬!非洲人民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全世界人学习!

  国际合作为全人类作贡献

  “人出国要拿护照,但是植物没有国界,不需要护照。”洪院士说道。他在现场展示了分别来自亚洲与非洲的两株植物,它们的外形差异甚大,然而洪院士揭秘它们是堂兄弟、堂姐妹的关系,秘密在于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下选择了不同的进化方式。全世界的植物,记录在册的有三十五万种,这就需要国际合作,共同来发现知识!

  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中国于2013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短短四年内,中心的植物园从一片荒地变得繁花似锦,科学家们也引进了不少中国优质品种,例如玉米,葡萄,水稻等等。这些引入的植物将为解决非洲的粮食问题作出贡献。洪院士还提到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团队,他们正是在蒿属中提炼出了青蒿素,而青蒿素提纯后是治疗非洲疟疾的良药。因此,拯救了无数非洲人的生命。

  植物无国界,在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这一平台上,中非学术界的合作交流不仅对双方自然资源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进一步加强了中非关系。正如洪院士所说,我们盼望着也期待着,在这一片土地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科技果实!

  9月1日(周六)晚十点半档

  CCTV-1《开讲啦》洪德元

  ——开展国际科学合作,为全人类作贡献

  1. [内容来源:环球网综合]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