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大家访谈

《艺术课堂》寒假开讲,艺术人文频道每周日播出
时间:2016-01-19 15:03:21  来源:  作者:  

  体验活字印刷、感受意趣天成的撕纸艺术,体验印坯贴塑装饰,学习绘制沙画……今年寒假,由市教委与SMG艺术人文频道联手推出的11堂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育教育栏目《艺术课堂》将于每周日19:00再度回归电视屏幕。通过荧屏与观众见面,丰富青少年的寒假生活、提高审美体验能力、发展多元智能、健全人格。

  优质师资培育学生的“文艺范儿”

  入选本次寒假《艺术课堂》的11门课程,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推出民乐、沙画、活字印刷、工艺撕纸、戏曲、茶艺、陶艺等一系列艺术课程,均为“校外教育业务展示评比”的获奖课程,授课老师来自申城各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每门课程的教师具有雄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有的从科班毕业后从事了十余年的舞蹈教学,有的数十年潜心研究民乐。教师们的年龄跨度甚广,最年轻的老师是刚毕业的90后,最年长的则在三尺讲台上站了三十余年。

  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艺术课堂》的学生来自沪上各个中小学,他们都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儿童舞蹈基础课——舞姿、韵律、呼吸的运用》的指导老师徐玥透露,参加舞蹈课的学生,大多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跟踪培养:“我的学生里,最年长的已经跟我学了七年。”《指舞沙台》的指导老师,来自长宁区少年宫的傅惠斌表示,虽然沙画课程进入学生的“艺术课堂”只是刚刚起步,但已经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生:“学习沙画的学生中,有的有书法功底,有的学了很久国画,他们有艺术基础,领悟的能力也很强,许多学生都已经能熟练地在大型的活动上做沙画展示。”

  据悉,《艺术课堂》中开设的沙画、戏曲、陶艺、舞蹈等课程,近年来已经作为“第二课堂”渐渐走入学生们的课程表。傅惠斌介绍,沙画课程每周开设一次,已经吸引了很许多学生的报名;徐玥透露,舞蹈课程按照年龄比例开设,每周两个课时,每个课时一个半小时:“学校、家长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们渐渐发现艺术课程对于学生德育、美育方面培养的重要性。学习艺术的孩子自理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很强。”

  据《发现器之美 印坯贴塑装饰》的指导老师高斌介绍,陶艺课程讲究慢工出细活,完成一个作品往往需要花一个月,但仍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参与,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会发挥奇思妙想,烧出许多令人称奇的作品:“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捏了一个时装秀的模特,我觉得很好,就想办法烧制出来。英国使馆外交人员来参观交流时看到这个作品后,想花100英镑买下它。当时我就觉得学生们的创意真的很棒。”

  传统文化教育“缤纷多彩”

  近年来,市教委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依托文教结合协作机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注重美育课程改革、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艺术实践平台建设及艺术活动开展。

  如,为着力探讨艺术学科育人的特点、作用、机制和功能,提炼以美立德艺术育人的路径和方法,本市研制推进艺术课程开展校内外德育实践的有效实施措施和保障方案,组织开展了2015年度学校艺术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经过评审,确定立项项目88项,其中,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10项,一般项目45项,青年项目31项。

  为提高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音乐、美术、艺术综合)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市教委于2015年6月进行了首届中小学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108位教师脱颖而出;2015年8月,和SMG联手,策划了“艺教之光 育人之梦”的颁奖典礼暨展示交流,再现当代艺术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专业素质;2015年10月,和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上海市中小学艺术类学科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94名获奖教师参加研修班学习。

  市教委还积极构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与重大节庆活动对接机制,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如:国际艺术节“校园行”、上海之春“上音开放周”、夏季音乐节与学校艺术实践活动等。

  另一方面,本市还打造高水平学生艺术团,带动提升学校艺术教育, 加强学生艺术团联盟建设,新建上海学生民乐团,并于8月进行揭牌;依托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成,筹建上海学生舞蹈团及联盟。

  此外,本市积极建设高中戏剧艺术拓展基地,推动上海戏剧学院与本市28所重点中学深化艺术教育一体化工作,依托高等专业院校资源推进高中戏剧一体化项目,在各区县设立试点学校。并着力开展“上海市大中小学生中华优秀文化主题月系列活动”暨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展示活动,1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参加现场集中展示,17个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民族文化培训点在各自区域内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1. [内容来源:]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guohui]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