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器剧照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理作家,是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女王”。根据阿加莎作品改编的戏剧作品,这些年来不仅风靡欧美,更是成为上海演出市场的重要现象。这些年,包括阿加莎系列剧在内的“悬疑剧” 已经成为上海最具市场热度的戏剧品种,占据了上海戏剧演出市场三分之一的数量,在上海话剧市场独领风骚,持久热演,每次演出必然一票难求。而最早试水制作悬疑剧的上海现代人剧社,目前已经制作了50多台悬疑剧作品,其中阿加莎的《捕鼠器》更是10年来久演不衰。该剧从2006年首演至今,在上海创下了多个第一:它是迄今外国剧目中演出场次最多、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话剧。至今已经连演10年,每年11月、12月间在上海固定上演,每次演出都一票难求。
事实上,《捕鼠器》也是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演出时间最长的话剧。该剧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写得最巧妙的谋杀悬疑剧之一,剧情故事层层展开,既幽默又惊险,轻松而构思巧妙。在《捕鼠器》公演60周年时,伦敦曾举办盛大庆贺活动,全球有60个国家的60家剧团推出同步演出纪念活动,上海现代人剧社应邀作为唯一一家外国剧团在伦敦圣马丁剧院上演了中文版《捕鼠器》。这也是阿加莎《捕鼠器》伦敦上演60年里,首次由一家外国剧团在伦敦演出《捕鼠器》,并且是中文版的《捕鼠器》。此次该剧第一次来到北京演出,已经引起北京观众极大兴趣,相信也将会在北京掀起“阿加莎热”和“悬疑剧热”。
《捕鼠器》之后,“上海现代人戏剧演出季”上,阿加莎的另一部经典名剧《谋杀启事》、欧美悬疑名剧《米歇尔的幽魂》、美国着名喜闹剧大师帕克的百老汇喜剧《都是荷尔蒙惹的祸》,将在北京剧空间剧场每月上演一部。(图为《捕鼠器》剧照)
记者快评:
这次“恋爱”能否结出“硕果”?
作为中国戏剧创作和演出最繁荣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戏剧文化。北京更注重戏剧演出的艺术性和专业性,国内一流的戏剧导演大部分都在北京,青年一代戏剧人才在创作上也更注重实验探索和艺术追求,作品第一追求口碑,第二才是票房;而上海则更侧重于市场性和商业性,戏剧创作和文化消费紧密相关,因此诞生了不少有着精准消费人群的类型性演出,例如都市情感类戏剧、白领戏剧、悬疑戏剧……尽管都和市场需要密切相关,艺术水准上良莠不齐,题材也比较重复,但已经培养起了,北京既有些瞧不起戏剧的过于商业性,但又不得不羡慕上海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年轻人的演出文化消费习惯,具有比较好的商业运营模式。
因此,但也一直觊觎北京更为广阔的市场,希望能够输送更多的与上海两地的戏剧人,彼此之间的心理和态度都颇为微妙。到北京演出,获得口碑上的认可同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既有些瞧不起身处了橄榄枝,并长期进行各种密切的合作。例如北京的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哲腾文化公司,都早已在上海设立了基地,常年进行演出,在观众心中已有一席之地。而此次上海戏剧的过于商业性,但又不得不羡慕两家演出单位——上海东方秀剧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现代人剧社联手,在北京比较新的剧场——剧空间剧场进行驻场演出,没有选择之前并不被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消费习惯;而看好的较为商业的“都市情感题材”和“白领戏剧”,而是选择了比较具有文学基础、兼顾艺术与商业,在上海已经非常成熟而北京演出市场则处于稀缺空白的“悬疑剧”来打头炮,可谓深思熟虑,野心不小。
一方面赞赏北京戏剧界更为活跃、纯粹、自由和艺术的创作态度和较高的创作水平,也一直觊觎北京更为广阔的市场。但一直以来,由于水土不服、口味不一等多方面原因,上海话剧到北京演出,往往口碑和票房都比较一般,有些在上海大火的热门戏剧,在北京却反响平平。
不过,北京和上海总经理杨绍林曾将京沪之间的,比喻成“双方的碰撞就像谈恋爱一样,是个相互发现相互认同的过程。”不知道此次打着“看上海话剧,来北京居空间”的口号、在北京驻场演出的“上海现代人戏剧演出季”,能否在北京相对复杂和混乱的戏剧环境中争得一方天地;是否能够有所突破和斩获,让两地合作的“恋爱之花结出硕果”;也还难以预知其对北京戏剧交流一直处于非常密切的状态。基本上无论是国内原创,还是国外引进,大多数戏剧都会选择在这两个城市先后上演,无论是北京人艺、中国国家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这会产生怎样的刺激和影响。国有院团,还是各种民间戏剧团体,都会京沪两地作为最重要的演出阵地,因此两地的院团、演出商和剧场界都保持着非常友好合作的关系,也都非常关注双方对作品的反馈和意见。
正是基于北京与上海这种既存在差异互补,又都十分开放和包容、有着广泛的戏剧创作人群和观众人群的城市状态,因此一些有志于扩大影响力和市场范围的戏剧团队,早已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并长期进行各种密切的合作。例如北京的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哲腾文化公司,都早已在上海设立了基地,常年进行演出,在上海戏剧观众心中已有一席之地。而此次上海两家演出单位联手在北京驻场演出,没有选择之前并不被北京戏剧界看好的较为商业的“都市情感题材”和“白领戏剧”,而是选择了比较具有文学基础、兼顾艺术与商业,在上海已经非常成熟而北京演出市场则处于稀缺空白的“悬疑剧”来打头炮,可谓深思熟虑,野心不小,但不管怎样,对于观众来说,能够看到更多元更丰富的演出,有更多更好的选择,总之都当然是一件好事。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