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演艺机构

《我有传家宝》落地北航 我国或将实现太空移民
时间:2017-07-18 12:37:40  来源:新浪娱乐  作者:冬冬  

   《我有传家宝》栏目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类未来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或将实现。

  

《我有传家宝》

《我有传家宝》  新浪娱乐讯 7月16日,《我有传家宝》栏目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师黄伟芬、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等受邀出席。活动着重介绍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前后的故事,揭秘了我国选拔航空员的标准及正在体验阶段的“天宫一号”微型生物圈技术,展望了我国未来航空航天技术或将实现“太空移民”的可行性。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和2017年应届毕业生三代北航学子,共同讲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传承故事。“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更带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来到现场,说起卫星升天前与周恩来总理的一番交流。戚发轫院士表示,当年在发射“东方红一号”前,曾有多次发射卫星的记录,但都失败了,为此周恩来总理特意找来他询问:“这东方红一号上天的时候,东方红的乐曲会变调吗?”当时戚院士难以预估结果,但他始终坚信将所有准备工作做足后,卫星升天的结果会趋于良性,“第一次上天,我只能说:‘总理请放心,凡是我想到的,地面能做的试验我都做过了,没有问题,但是没有上过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师黄伟芬,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0年代的毕业生。她创建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技术体系,并建立和发展了相关技术,选拔训练了两批航天员,为国家六次载人飞行任务选拔训练出了乘组人员。黄伟芬介绍了我国航天员登上太空前所需的准备工作, “在航天员训练之前,教员们都要对训练实施的全过程先行体验。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跳伞,项项不落;剐伤、碰伤、崴脚是教练员的家常便饭。”

  由北航研发的“月宫一号”实验室相关体验成员也现场连线栏目组,讲述了自己在这个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生活时的点滴。与科幻电影中描绘的类似的是,在“天宫一号“中,大豆、小麦、芋头等作物都能健康生长,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蒸腾作用获得纯净的饮用水。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刘红表示,为了更贴近太空真实环境,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其中一批志愿者将挑战连续在实验室生活200天的记录。如果生存试验成功,将创下人类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密闭生存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实现人类未来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Ran/文 实习生陈夕/文)

  1. [内容来源:新浪娱乐]
  2. [内容作者:冬冬]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