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论坛

国学大典首创跨界峰会 名流犀利解读“重建斯文”
时间:2016-11-09 11:26:20  来源:凤凰网  作者:  

 

  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之“重建斯文跨界高端峰会”在岳麓书院举行

  2000多年前,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在匡地遇到危险,留下了一段略带宿命论色彩的话语:“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斯文,作为文明的同义词,从此进入历史的视界之中,以充满温情的方式,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亲近国学,重建斯文。2016年10月29日上午,根据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总顾问许嘉璐先生的提议,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第五场——“重建斯文跨界高端峰会”在湖南长沙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举行,来自学术界、文化界、传媒界、公益界、企业界的精英代表,同台论道,从各自领域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分享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化人济世的可行性策略。

  着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敦和基金会理事陈越光,凤凰网总裁兼一点资讯CEO李亚,以及澳优乳业集团董事长颜卫彬齐聚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问道“国学热”背景下的斯文重建。

  峰会主持人、凤凰网总裁兼一点资讯CEO李亚

  中国游客赴日旅游带走宾馆马桶盖,这则新闻至今余波未歇。峰会主持人、凤凰网总裁兼一点资讯CEO李亚,以这个前不久发生的案例点题,开启了对重建斯文的研讨。在他看来,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信仰迷失、理想黯淡、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物欲至上、心灵浮躁、文化失重、生态失衡的时代。这不是一个全貌,但确实代表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尖锐的现实”。如何“拣拾斯文、复兴文明,如何弘道济世、化育人心”,成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由此也成为本次峰会讨论的焦点。

  着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

  孙机:重建斯文就是要建立中国文化人的骨气

  88岁的着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亲身经历了中国现当代史上的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孙机表示,中国古代文化人接受的教育,文化的学习培养是跟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捆绑在一起的,四书五经本身是儒家的修齐治平这一套思想,是从最基本的自己做起,然后推广到社会。换言之,古代的知识分子,个人文化修养跟人格培养是同步的,直至民国时期,还有许多人保持着同样的品格,其中甚至不乏所谓的“反派人物”。

  孙机先生以古董鉴宝为例,恳切地谈及,作为文物研究者,他甚至不敢参加公益文物鉴定活动,因为“看到的东西90%是假的。你到时候跟他说你这是假的。他就刨根问底如何假如何假,然后就找这个卖主去算账了。”一旦卖主获悉鉴定者身份,“可能我就为文物事业献身了”。

  一个不能说真话的环境,显而易见是失序、失范的,孙机认为,“重建斯文,就是要建立中国文化人之骨气”。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有尊重文化的传统也不乏斯文扫地的历史经历

  着名历史学者毛佩琦,以中国近现代史上毁灭文化的几大历史事件切题,直言“中国有一个尊重传统、尊重文化的传统。同时也有一个破坏文化、毁坏文化的恶劣传统。”在毛佩琦先生眼中,中国古代士大夫一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讲“义利之辨”。义在先,利次之,可以舍生取义,可以为了他的理想抛弃一切,而不能见利忘义。现在“连小区把门的也贪,大街上开车的也贪。你只要不要这个报销条,他可以说这个钱给你便宜点。那钱他就拿走了。将来他当了官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历史上那么多敬语哪去了?”毛佩琦还以语言粗鄙化为例,发出警示:“我们有的网络语言十分粗鄙,或者不好听的话,下流的语言都正式进入网络语言,甚至有些纸媒,都引用网络语言这些不雅的词汇成为他们的语言。这是我们媒体人和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人应该警醒的。”

  面对这些社会现象,毛佩琦表示,“我们要重建斯文,一个是在文化系统上要重建,一个是我们在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上重建。”

  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

  蔡志忠:斯文是一种生活标准来自传统落实于生活

  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世说新语》及“禅宗”系列,以别致的方式,解读经典,深受读图时代的年轻人欢迎。蔡志忠对于“斯文”的解读,同样别致。他认为,斯文是一种生活标准。最好的教导方式,应该像《世说新语》里的谢安一样,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熏陶子女。

  蔡志忠自承:“我教育自己的小孩,也都是从自己开始,因为我太太是电视台导播,每天都很忙,我28岁开公司,我的小孩基本上是跟着我到我们公司,所以至于斯文是什么?就是要从这里做起,白纸黑字写在上面是没有用的。谁斯文或者古人哪一个人斯文,其实是有标准的,我们可以跟他学习。”

  他以自己对待死亡的方式,寄寓人生的态度:“早期人们的生活是很淡定,很优雅的,所以优雅是对整个人生自己的生活态度。就像我连死掉会葬在那里,墓碑会刻什么,都已经做好了计划,死掉之前一个礼拜我要开party,我一定不介意通通想好,当很多事情,你把一辈子都看轻了,面临什么事情你都会很淡定。”

  敦和基金会理事陈越光

  陈越光:在“重建”两个字上面我们看到了一种冲击力

  敦和基金会理事陈越光先生,先向现场观众揭示了基金会与国学大典结缘的因由:“(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吸引基金会的就是四个字——重建斯文,所以‘重建斯文’让我们在里面看到一点东西,我们看到的东西还不是纠缠于、执着于斯文两个字,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冲击力,这个冲击力是‘重建’两个字,所以我们着眼点在重建。”

  陈越光梳理了中国历史上三次斯文坠落的过程,其一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将丧斯文”,孔子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克己复礼,重建斯文。其二是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天下大乱,“天地闭,贤人隐,君子道消,小人道长”,正是在文明的废墟上,宋代辈出的思想家们以身弘道,重建斯文。其三是中国近代面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西学东渐到打倒孔家店,直至今日,传统文化始终在断续之间挣扎,重建斯文,再次成为时代的选择。

  在陈越光看来,“文化是一定要直指人心的,文化是一定要渗透到你的生活方式中去。文化是一定在细微末节之处,你心要动一动的。”因此,重建斯文,需要“汇集的每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良知,扩大他的良知半径”,在全球化的冲击中,在人类共同体的建设中,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

  澳优乳业集团董事长颜卫彬

  颜卫彬:弘扬斯文应该针对未来趋势有所反思

  作为湖南大学的校友,儒商代表颜卫彬先生从岳麓书院的熏陶开始,讲述了“实事求是”与“忠孝廉节”碑文对他的深厚影响。在颜卫彬先生看来,重建斯文,最终还是要落实人际关系处理的实践之中。

  他比较了中西不同文化对于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认为中国企业构建文化自信,同样应该向国学汲取资源:“中国的企业如何来构建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现在也谈到管理哲学,我原来在湖南大学念管理的时候,首先从西方管理学开始谈,最后谈到美国的管理学、日本的管理学,谈到如何向台湾的管理者学习,后来在企业实践的时候,也是不断吸收到各种文明的因素,让我们的这种管理体系,从道的层面、谋的层面,术的层面一层层铺开,比一些西方企业还有优势。因为西方企业延续的是一种西方思维,比如二元论的思维,他们都是对立的,非黑即白,但是我们是‘和’的理论,从黑的里头看到了白的,从白的里头看到了黑的。”

  他更看重弘扬斯文对于当下和未来趋势的作用:“怎样从国学升华成一个企业的经营的管理体系出来,能够吸取众家之长,在新时代不断创新,这样在我们弘扬斯文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回到过去,而是不断针对企业发展的状况,社会发展的状况,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趋势,能够有一个深刻的反思,能够系统化地把它呈现出来。”

  三个小时的对话,围绕何谓斯文、现代人为什么需要斯文、如何重建斯文的主题论道,主持人抛出的问题犀利敏锐,嘉宾们妙论迭出,精彩纷呈,现场观众不时报以会心的掌声。在互动环节,对于观众所抛出的尖锐问题,嘉宾的回应或幽默或严肃,直切要害。论坛结束时,主持人李亚说,斯文代表着一种中华风度,也寄托着历代圣贤的济世理想。相对于城市化进程中那些脚手架来说,斯文中国的重建是以文化心,是看不见的精神重建,更是架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家园重建。对于国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除了致敬,除了亲近,不能不回到现在的大地,一砖一瓦地开始艰辛的重建。重建的言下之意,就是在毁损的家园里,找寻精神根基,培育文化生态,凝聚中国精神,复兴文化气象。斯文归来,文化才可能自信。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