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论坛

凤凰网总裁李亚:尖锐的现实正在被“斯文”拷问
时间:2016-11-09 11:27:22  来源:凤凰网  作者:  

   【编者按】10月29日上午,“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高潮迭起,持续三天的颁奖盛典系列活动进入第五场:重建斯文跨界高端峰会。这是根据本届国学大典总顾问许嘉璐先生的建议创造性开设的活动,与28日下午的“亲近国学精英创新论坛”既相互呼应,又在主题上更显升华。凤凰网总裁、一点资讯CEO李亚客串主持,88岁高龄的着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敦和基金会理事陈越光,澳优乳业集团董事长颜卫彬担任论坛嘉宾,三个小时的对话,围绕何谓斯文、现代人为什么需要斯文、如何重建斯文的主题论道,主持人抛出的问题犀利敏锐,嘉宾们妙论迭出,精彩纷呈。凤凰国学特将此次峰会上的嘉宾发言稍作整理,尽量保持实况全貌,与各位网友分享。以下为文字实录一:

  主持人李亚(凤凰网总裁兼一点资讯CEO):

  我们这场活动正在凤凰网上进行图文现场直播,这里除了跟现场的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朋友问好以外,也向我们凤凰网上的网友们问好,感谢你们来参与我们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活动第五场 “重建斯文跨界高端峰会”。很荣幸主持这样一个充满情怀的论坛,特别是在市场化蓬勃发展的今天,观照我们的内心、观照对社会更有价值理性的一些主题。“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是由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敦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大型文化推广活动,本次活动由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凤凰国学、凤凰湖南和湖南省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承办,也感谢澳优乳业提供的特别支持。

  首先让我介绍今天峰会的嘉宾老师,这位是我们88岁高龄的着名文物学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机先生。接着介绍的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毛佩琦先生。再接下来这位,在座的年轻朋友可能会更熟悉一些,是我们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接下来为大家介绍的是敦和基金会理事陈越光先生。还有澳优乳业集团的董事长颜卫彬先生。欢迎各位的到来!今天在现场就坐的还有本届国学大典的联合主办方岳麓书院、敦和基金会的领导,前来参加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的各个学术支持单位代表,以及部分的获奖嘉宾和各界精英,谢谢你们的光临!

  今天上午的论坛主题词叫“重建斯文”。我想可能不同的人对这个词有不同的理解。刚才我们在茶歇室,孙老(孙机)也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这个斯文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当时,孙老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毛佩琦教授,毛教授等会儿得来答这个问题。我想斯文可能会让我们想到古典的优雅、文明的力量,想到儒雅的谦谦君子,想到彬彬有礼,这是一种文化人格,也是一种大国气象。对于今天的中国,这是一个充满感怀的词儿,也许还有一种感伤。因为它身上既凝聚着中华礼仪之邦的历史荣光,又映照出当下中国在市场化道路和文化复兴之路上所遭遇的现代困境。

  我想如果讲一个切身的感受,什么是斯文的对立面?在两个星期前,可能很多人都看到过这样一篇新闻,就是国庆节赴日去旅游的旅行团的一位游客,在酒店走的时候,把人家备用的马桶盖给带走了,结果酒店立刻就报案了。当然这位游客写了一封很诚恳的道歉信。

  这个事情我觉得真的是一个不可想象的事情,真的是斯文扫地,让个体、让家庭、让国家都觉得是一件蒙羞的事情。这还只是一个例子,当然还有很多别的例子。我们可以说,它都是站在斯文的对立面。我想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斯文一样,让我们回想我们的个体、我们的企业,我们组织、我们的社会,回想起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和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以及我们如何应对企业的竞争,应对作假等等这些事情。

  有很多场景都能被“斯文”这个词来拷问。当然我们有一个更大的背景,这个大背景也是我们很多的媒体和学者常常描述的。我们在市场经济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也同时是一个信仰迷失、理想黯淡、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物欲至上、心灵浮躁、文化失重、生态失衡的这样一个时代。这不是一个全貌,但确实代表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尖锐的现实。如何拣拾斯文、复兴文明,如何弘道济世、化育人心。我们希望今天的嘉宾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今天我们现场有五位嘉宾,我可能会进行两三轮的提问。然后我们会留一些时间给我们现场的嘉宾,让我们现场的老师、嘉宾们,也和我们台上的嘉宾展开一些互动。(待续)

  1. [内容来源:凤凰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