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论坛

重庆木洞河街剧场落成开放 将成为非遗传承基地
时间:2017-07-23 14:28:34  来源:中新网  作者:钟旖  

   

重庆木洞河街剧场落成开放将成为非遗传承基地

 

  图为坐落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木洞河街剧场。 钟旖 摄

  坐落于重庆巴南区的重庆木洞河街剧场21日迎来落成后的首场演出。该剧场将以展示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为主体,每周举行定期演出,打造集文化、旅游、传统教育为一体的非遗传承培训基地。

  木洞山歌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发源于重庆巴南区木洞镇,是民众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其渊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木洞山歌源远流长,常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中被传唱。

  “木洞山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木洞人的骄傲。随着时代发展,它的传承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等问题,亟待新鲜血液的加入。”“85后”秦萩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洞山歌传承人,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歌剧表演专业。2009年她放弃出国,回乡传承木洞山歌至今。她认为,河街剧院与木洞山歌有机结合,不仅可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文化阵地,也可为木洞山歌的传承和发扬找到新的舞台。

  

图为木洞河街剧场落成后的首场演出,演员们展示木洞山歌。 钟旖 摄

 

  图为木洞河街剧场落成后的首场演出,演员们展示木洞山歌。 钟旖 摄

  “以河街剧院为载体,传统的山歌演出将起到传承民俗的作用。如未来将定期展演的薅秧歌会、婚嫁歌会、闹春歌会、打谷歌会、榨菜歌会、螃蟹歌会、闹酒歌会等等,都是木洞山歌的传统表达形式。”秦萩玥告诉记者,传统的非遗也应注入新的活力。为此,下一步她将在原生态山歌音乐改编方面加大钻研。“我们可以创新山歌表演和山歌剧演出形式,从配乐和编曲上把木洞山歌改编成通俗易学、大家都能接受的山歌歌曲,增强传播效果。”

  “剧场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造,总面积约为800平方米。为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观娱需求,剧场将集中呈现木洞特色文化。”木洞河街剧场管理方、重庆木洞文旅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未来该剧院不仅将成为展示木洞山歌的“大本营”,也将成为承载巴南区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广基地”。“在剧场内,既会有专业演员的固定演出,也会有来自社区或民间文艺人才的展演。我们将汇聚地方民俗文艺力量,集中打造特色鲜明的‘小剧场’,并结合时令节目举行相应的大型表演活动。”

  1. [内容来源:中新网]
  2. [内容作者:钟旖]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