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画像
年终岁尾,人人盘点。
种田人年终盘点收成,店老板年终盘点货物,投资人年终盘点进项,书法者年终盘点墨迹。盘点,是为了知足与不足,察其所得与所失,从而修正自己,去除谬误,整肃意念,以利前行。
且将这一年来书写的一摞摞条幅、横幅、斗方,一一在案几上铺展开来,行庄严注目礼的同时,也一丝不苟地冷眼挑剔,如同一位久经沙场的威严统帅,审慎地检阅他的步兵方阵。
倘若阵中哪个步卒站姿不正,或站立不稳,或行走趔趄,或失去平衡,则有碍军容、有辱军威,必毫不留情地呵斥其出列,令其提前退役,且绝不姑息。强将手下无弱兵,宁缺毋滥。
翰墨章程多,军中无戏言。治军从严,执笔亦然。然而,前人有言:一将成名万骨枯。任何一位书法家所真正存留下的作品,都不如他随手丢弃在纸篓中的废品多。两相比较,大大地不成比例。
正像大将军号令一排一排士兵一样,书法家统御一行一行方块字。懂得战略者不拘小节,谙熟战术者方寸不乱。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搴旗斩将之役可期,闯关夺隘之功可待。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说来凑巧,我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恰恰真就是一位被授衔的威武大将军。他是晋代朝廷的一位右军将军,故人称“王右军”。事实上,他还做过宁远将军、江州刺史,都是与军旅相关的职位。人有剑气在,腕底可生风。
真正领兵打仗的大书法家,是唐代颜真卿。他作为北方的平原太守,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率领各方集结的义军抵抗叛军,运筹帷幄,进退有方。他金戈铁马的战争历练,促成其硬骨铮铮的雄健书风。其晚年佳作《颜氏家庙碑》,可谓筋骨崚嶒,力撼山岳,笔法瘦硬而丰腴雄肆,意态宽厚而气度恢宏,尽显颜体楷书的风采、神韵。“颜筋柳骨”,垂范千年。
比王右军更早出生的三国时期曹魏书法家钟繇,更是地地道道的军事将领。他曾任曹操帐下的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并大战南匈奴单于于平阳。对其征伐之功,曹操叹曰:“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正是因驰骋疆场的缘故,钟繇书法气象森严,讲究法度,为“正书之祖”。难怪元代陆行直赞曰:“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
自汉唐以降,尚有文武双全的人物多多,例如辛弃疾、岳飞、戚继光、袁崇焕、曾国藩……虽然他们“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却仍然为我们留下一幅幅墨香扑鼻的书法珍品……
是的,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度,自古迄今,一手执笔、一手执剑,都是每一位君子的美德。人们管拥有这种美德的人,叫做“剑胆琴心”。这种与高贵人格、气质相伴的双重才具,并不多见,因而愈发令人敬佩。其人其书,两相辉映:既刚健威猛而又温柔敦厚,既尚义任侠而又儒雅风流。
盘点来,盘点去,竟然盘点出这么多感慨思绪……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