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到持“性善论”的孟子,他认为人生来是具备仁、义、理、智这四样美德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只不过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不迷失本性,人应该注重后天的道德修养,去吃点苦受点罪,什么劳其筋骨啦,饿其体肤啦,空乏其身啦,就有希望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圣人境界。
虽然作者不甚明白为什么注重道德修养要提倡饿肚子,但还是很佩服亚圣公所说的境界。但是,和孟子生活年代接近的一位仁兄,跳将出来,大声疾呼“Objection!我反对孟子的这个观点!仁义理智怎么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呢?人生来明明是逐利、善妒、喜好声色才对呀。那些善端都是后天习得的,根本不是人的先天本性。”
作者:“这位兄台,你能否做个总结陈词?”
答曰:“一个字!人性本恶!”
荀子生平
这位仁兄,就是荀子,亦称荀卿,汉朝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
作者感觉在诸子百家系列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一句话是“史料中对XX生平的叙述并不详尽,后世史家对此众说纷纭”。这个填空题,有多项正确答案,把荀子填进去,一点都不违和。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