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评论:“诗词综艺热”是时代的声音
时间:2017-02-21 11:37:37  来源:腾讯网  作者:  

   

 

  资料图

  “诗词综艺热”是时代的声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这几天的论坛上,诸多热议指向一档最初并不被特别看好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从16岁“诗词达人”到点评嘉宾,甚至主持人的串词,皆成热点。印象中,古诗词除了学生课堂学习,似乎离社会生活有些远。此番热潮,很是出乎意料。(2月6日《解放日报》)

  这个春节,电视基本上被《中国诗词大会》“霸屏”了。这档节目,真正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因为这档节目,老少之间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增进了感情,这个春节很有可能因此而融入家庭成长记忆。

  乍看起来,这档节目的走红,很有些出人意料。众所周知,春节期间从来都不缺少综艺节目。在传统习见中,观众喜欢的综艺节目类型,不外乎“一笑二闹三跳四唱”——这也是当前市场供给的主要形式。《而中国诗词大会》,听起来就很有“文艺范”,似乎曲高和寡,应该“叫好不叫座”才是。可事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背后,都对应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心理。很多不可思议,其实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诗词综艺热”也是如此。仔细分析“诗词综艺热”,并且据此作出文化供给调整,对促进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接受了时代多元多样的概念。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却做着南辕北辙的事。拿文化供给来说,很多人往往认准庸俗流行主义,认为粗浅的才是市场的。可在事实上,“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永远并存。如果说过去,我们有意忽视了“下里巴人”,那么现在则表现出轻视“阳春白雪”的倾向。体现在荧屏上,出现综艺节目,基本都是“一笑二闹三跳四唱”。但在事实上,公众也有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娱乐至死”。而这部分需求,却被有意无意屏蔽。

  “诗词综艺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正如语文教育专家所说,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其实,远远不止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些年来还曾流行过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众并非一味喜欢流行,依然有着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会受到欢迎,这里还涉及到手段创新。但只要传统文化找到好的表现方式,肯定受到欢迎,却是毋庸置疑的。

  一种流行现象的出现,往往是时代的声音。“诗词综艺热”也是时代的声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有着自己的受众,其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去做传播工作,能不能创新传播形式,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对于传播机构来说,通过创新的手段,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何乐而不为?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