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为文明复兴长略远虑进一言——中华文明面临韦伯命题
时间:2017-03-28 11:50:56  来源:腾讯网  作者:  

   精神动力问题,是韦伯(1864-1920)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中提出的命题,其核心点是:在西方,新教伦理提供了现代事功(资本主义)之精神动力,而在中国,虽传统中国有诸多成就现代事功之条件因素:如人口流动、城市经济、货币等,但传统文化之儒道释三教,不能提供基于法治、诚信、理性化上的现代化精神动力。

  一、韦伯命题:不容回避的知识挑战

  世易时移,韦伯命题提出近百年来,西方由如日中天、雄心万丈到危机渐露。为激活西方文明,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美国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学派,将目光投向古希腊,回归并阐释希腊原典。

  中国恰与之相反,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内部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维持较快增长,领导人善于把握战略机遇。毫无疑问,中国正在顽强走向复兴。

  韦伯命题,对中国学界乃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巨大的知识挑战。就决策层和学术思想界而言,尚有一些宏观问题有待思考、厘清和谋划:

  其一,中华文明曾雄踞东方,冠绝一时,为何出现宋元之变和明清之变?宋元之际和明清之际的时代精神、政治经济、财政金融、军事外交出现何种纰漏,以至于国家逐渐瓦解?

  其二,清末民初迄至新中国,中国国力渐衰,华夏文明依赖何种精神力量,逐渐化解诸如列强瓜分、日寇吞并、内部分裂等重大民族危机,最终完成国家整合?其中精神动力若何?

  其三,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百年以至千年之战略规划,应秉承何种精神动力根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笔者不揣浅陋,谨就民族复兴精神动力问题,略呈管见。

  二、察变观风:重振人心、朝向经典刻不容缓

  观当今世风,惟利是图弥漫,物质主义凸显;道德人心,政教风俗、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多方强力挑战。名流以变更国籍为荣,礼仪廉耻之心日鲜;而先富者则去父母之邦,家国天下观念日稀。

  笔者愚见,察当今之社会沙漠化生态,精神依皈之枝零破碎,安身立命之穷途困顿,维权意识之恶性膨胀,则知重拾道统、重振人心和朝向经典刻不容缓。

  君不见,日前某着名演员,独享国家特殊尊荣,偕某三级片影星,为商业活动作秀站台,此诚“天丧斯文”之危机;君不见,某着名航天员,为“二人转”朋友捧场,着军装与会商业活动,岂有珍惜荣誉、恪守分际、履行“职务”“职守” 之观念?君不见,某公居国家之教职,肆“三百年殖民地”之谬议,颠倒冠履;某公执高校之讲席,发“外敌入侵可也”之歪论,耸动学子。

  落叶知秋,窥斑见豹。凡此种种,殊可堪忧。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论,以为生死决战之前夜,恐不为过。此必待主流意识形态之重述,以之内聚人心、恢复自信、接续道统、重整共识,并在哲学心理学层面,抗衡假“非意识形态”之名之步步进逼,构筑强大心理防线。

  人心正固,则社稷宁。重塑主流核心价值观,重整华夏文明之精神内核,重塑华夏民族之文化自尊心,已刻不容缓。当代中国的政治论述,从华夏文明源头吸取精神资源,恢复传统国学,正视文化传统,决绝历史虚无,正本清源,势所必然。

  文明复兴,必仰赖强大持久之精神动力。察美国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学派为拯救西学,寻找精神资源,重归古希腊原典,反观中国思想,焉有不回归国学原典,重启文明源头,秉文明复兴之命,承强大精神动力之理?中国古代先秦典籍,乃人类“轴心时期”之智慧结晶,值此混沌不明之时,应能持续激发文明火焰,烛照人类未来前行之路。

  泰戈尔曾言:古希腊之火已然熄灭,罗马亦被埋帝国废墟之下,“但人文精神和文明仍然活在中国和印度”。当此之际,铭记开国领袖之教诲,回溯先秦之古典智慧,以当代国人对西学之强大学习、消化和掌控能力,赖国学博大渊深之“通变”内功,回归国学经典,接续道统,薪火相传,庶几可融汇贯通,而别开生面。

  二、文明复兴的内在逻辑

  文明复兴,其路径是中国现代化。为此,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内在逻辑,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乃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现代化进程,源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挑战。

  一方面,华夏文明晦而不彰,日落明夷。明末,先贤黄宗羲着《明夷待访录》,伸张公天下之义,顾炎武着《日知录》,呕心沥血,启佑后学,以俟后世圣王复起,接续华夏道统。清末,章炳麟持“革命论”,驳康有为曲学阿世,值末世而扶持夷主,悖离《春秋》夷夏大义。一方面,先贤以为满清窃据华夏,其统治危机自鸦片战争起,遭遇西方强力挑战,治理危机日显,然洋务运动,实缘于甲午战争之败。梁启超曾论断,满清实亡于甲午。为此,民族复兴遭遇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困境,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一是恢复中华;二是国家建构;三是经济崛起。

  因此,逻辑上分析,中国之现代化进程囊括三层含义:

  曰恢复华夏。既要回应西方文明冲击,又要恢复华夏正统,遵循远古先贤“不私一家一姓”“天下为公”伟大理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和国族鼎立,这一过程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标志,完成“民族—国家”整合的历史使命,以“军事—工业化”为基础,现代动员能力和尚武精神被激发,以适应新战国时代的挑战和危局。

  曰汇通中西。既要全方位、大范围吸纳现代文明成果,主要是西方文明成果,又要对中国固有价值和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坚守。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谋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张扬法治精神,健全法治体系,但不忽视“以德治国”、“为政在人”古老智慧。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乃是在制度层面实现第五个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在器物、制度、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层面全方位展开。

  曰文艺复兴。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在实力强大、经济发展、军事强悍和文明复兴的前提下,为人类文明找寻一条新的出路,以超越近五百年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体系。此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文化和文明含义,其标志是文艺复兴。中国现代化,是文艺复兴之预演,华夏复兴之途径,其内涵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涵融中西智慧、中西汇通,对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转折点上,为人类文明困境探索新路,昭彰大义,以王道大同消解霸道秩序,化成天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标志乃文艺复兴。以新的殖民体系,代替旧的殖民体系,以新帝国取代旧帝国,绝非人类之福;同理,历史终结,不再永续发展,绝非人类之福。生生不息,化成天下,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是为大同。

  三、国学复兴:事关国家百年、千年气运

  明刘伯温《<苏平仲文集>序》云:“文之盛衰,实关时之泰否。是故,先王以诗观民风,而知其国之兴废,岂苟然哉!”是故,“气昌而国昌,由文以见之也。”为此,复兴国学,势在必行,事关国家今后百年、千年气运。简言之,国家是否分裂,道统是否传承,是否出现五代十国、宋元之际、明清之际之巨变,又能否挺过近百年(明始,即有传教士大量游于中土)之西学紧逼,实关乎国学文脉是否存续。

  然文不在兹,游谈无根日久,加之斑驳陆离之西方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学说日渐弥漫,此诚危急存亡转换之秋也。读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书即知,文化领域的战争早已硝烟弥漫。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察古观今,凡善治国者,首在谨庠序之教,风教以化民,化民以成俗,次之,辅以经济民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在人才辈出。养成人才,由来以渐。较之民国初年,青年学子整体文字能力,下降明显,古汉语尤甚。文字粗鄙,文风轻浮,人心浮躁,时风渐趋浮滑,由文以见之。文明古国,衣冠文物,礼乐诗书,风吹云散,民风民气,渐趋颓废,有识君子,岂可不察。

  有鉴于此,当务之急,须彻底改革中小学语文课本,大力扩展国学典籍内容,传承国学文脉,未雨绸缪,利在长远。于政策层面,要在复兴古典学术传统,在教育、教材、学制和考试制度层面着力,延续国学文脉,以求先秦经典研习之传承。若学子亲近国学,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自立立人,正心诚意,要莫大焉。自兹更化,历二十年,方收其效,一如人口政策,要在谋划长远。久之,则民风自化,民气可恃,元气充沛,国之大幸;虽历经劫难,颠而不坠,史迹可鉴。是故,继昌黎之事,会横渠之意,弘船山之学,承复兴之命,振衰救弊,此其时也。缘此,民族复兴之精神动力,源远流长,永不枯竭。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