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儒学”对我有用吗?——浅谈“仁”作为人的本质和任务(组图)
时间:2017-05-14 11:29:10  来源:中国当代儒家网  作者:马文静  

   2017年4月10日下午3点,由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学生会承办期镜湖大讲堂系列讲座之二“学‘儒学’对我有用吗?——浅谈儒学的核心价值”在镜湖大讲堂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德国儒学学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欧洲中国哲学联合会理事杜仑老师主讲,校团委副书记王蕾老师主持。

  讲座开始,杜老师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别讲起,结合自身在德国生活多年的经验,为在场同学分享了德国人的生活与处世方式。在德国,人们所接受的是与在中国迥然不同的传统“教化”,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真理,有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尊重他人,不干涉他人的隐私。

  接下来,杜老师分享了他对儒家核心价值“仁”的见解。杜老师通过阐述《孟子》第一章句中个人一昧求利与家国安危的关系,引出了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功利化阅读”现象。而儒家思想虽然没有功利性的“有用”,但它却有“意义”、有“价值”。而所谓“意义”、“价值”即是心安之处,心灵的“家”的趋向。

  随后,杜老师从“仁”既是“人的本质”,又是“人的任务”两个角度,从“‘仁’的含义”、“性善论”和“天命”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他对“仁”的理解。“仁”的意义首先是在主体自己,而“仁”的实践总是在社会中。“爱人”、“恕”、“忠”是“仁”的三大组成部分。“爱人”是一种实然,而去“爱人”是一种应然。“恕”、“忠”是实践“仁”的原则与途径。中国人把“心”看成思维器官,而“性本善”一是强调人本来具有的内在性,二是强调这个“性”来自于天。而“天命”既是命运,亦是使命。在讲解的同时,杜老师也注重举一些例子,比如用樊迟的例子来说明“仁”与“爱”的本质,从而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仁”的含义。

  杜老师谈到,就学儒学来说,“仁”即是最终价值,是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学儒学,首先是对个人有益,有益于自己的“心灵健康”;其次是对社会有益,有益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就去德国留学、“仁”的本质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想法,而杜老师也一一给出了耐心细致的答复。杜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热心儒学的态度,同时,就中国儒学的传承对同学们予以鼓励与期望。

  

 

  讲座现场

  

 

  校团委副书记王蕾老师主持讲座

  

 

  活动现场

  1. [内容来源:中国当代儒家网]
  2. [内容作者:马文静]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