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学者谈二次元之唯美:年轻人绝不是玩物丧志
时间:2017-06-26 05:46:24  来源:中新网  作者:张坤  

   从“后喻文化”看二次元的唯美

  张坤(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

  如果你被优秀的二次元作品打动,你也是被青少年的新审美观打动;如果你真的在这唯美之角色、叙事、景语、音乐中感动,你就不会轻易将其当作“小孩子的玩意”而一笑了之,甚至贴上“整天宅家”“不思进取”等标签。

  6月19日中青报理论版“思想者”推出《二次元的世界,你可以懂》专题,努力从一个更全面的视野,发掘青少年中间流行的二次元文化所倡导的友善价值观、唯美主义审美观、崇尚奋斗的精神,认为它同当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相悖,而是一种青少年式的解读和体验方式,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话语资源。

  关于“二次元”的理论、故事、评价,包括从感官悦享到情感依随的“唯美”细节等,这里不赘述。去年曾想组织专门深度专题和论坛,没成功的原因之一,还是因为我自己对这一“后喻文化”体验不深、学习不够。

  正如狄尔泰所言“对我们来说,现实只是通过内在的体验到的事实而存在”,体验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并实现人的社会化的途径。尊重年轻人,就要尊重年轻人的内在体验——这是属于未来一代、未来社会最有影响力的“独特体验”。

  每个年代都有不可抹灭的青少年时尚文化印迹,无论是奥巴马年轻时期很酷的嬉皮士扮相、“粗鲁男孩”和“摇臂”等时尚游戏,还是中国60后、70后年轻时追随过的喇叭裤、流行曲、卡拉OK、驴友行等风潮,都深深影响着各自所在的时代。

  在经典电影《公民凯恩》中,即使享尽一生荣华富贵,这位老兄临终时念念不忘的居然是rosebud,那块象征着他少年、童年时代的滑雪板。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其影响都将伴随一生。

  对于社会、学校、家庭来说,除了尊重、包容、爱,还要最大程度地发掘其中闪光的“真善美”,同时尽心尽力地引导、转化,将稀缺资源构建在新话语资源体系当中,将专注力与健全的人格培育更好地结合起来。客观上,还存在需要和青少年一起穿越“次元墙”的挑战和探索。

  哈佛大学2014年完成了一项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结论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看不够的动画片,逃课,游戏厅,点卡,漫画书,捉襟见肘的零用钱,就是早期二次元文化下的人们在童年长期稀缺的资源。

  如果转化得好,二次元文化会更加健康、有序地由边缘亚文化走向主流潮文化,事实上这种转化也已经在进行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漫崛起,二次元的“唯美”更有了中国故事、中国色彩。我们还是要有这样一种文化自信。

  我知道还要继续向年轻人学习,才有可能更深地体会到那份“二次元之美”!我这里只是推荐同龄人、同行者们关注这样一份“现实之美”“未来之美”,也寄望于报社更年轻的同事们、校媒联盟的同学们唱起主角,走在二次元文化的最前列。至少,由此,我们可以更加懂得这些年轻人,乃至更年少的孩子们,他们绝不是在“玩物丧志”——在唯美追求的“玩物尚志”过程中,他们某种意义上正引领着我们大家一起前行,这或许也是“后喻文化”的一个意义吧!

  1. [内容来源:中新网]
  2. [内容作者:张坤]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