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儒学的未来,在于我们的“日用而知”
时间:2017-07-02 16:09:58  来源:中国人为文化网  作者:常强  

   在孔子以前,儒学或者儒家是不存在的。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贡献,是使“儒”这个工种,变成了一种派别,一种学说。以往,“儒者”只是在老百姓办丧事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说文解字》上说就是术士。大概是“儒者”地位低下,收入不固定,所以“儒”即“柔”也。

  作为一个派别,儒家是开放的,但凡遵循“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规则,皆为其门徒。有人说只要你回家见到父亲就喊爹,而不像西方那样直呼其名,便是儒家,尽管你自己并不一定知道这其实就是儒家的要求,“日用而不知”嘛;作为一种学说,孔子思想为历代儒学家、经学家解读阐释,形成中国独特的学术风格。与其他派别、学说不同,儒家或儒学有着高尚神圣到近乎不近人情的历史使命,它使一代又一代信徒“痛并快乐着”,舍小家顾大家,朝着去禽兽化的方向拼命奔跑。

  儒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监护人的使命。

  每一种历经百千载考验的学说或主张,都对社会有益处,都肩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使命。农学关乎苍生饱暖,商业涉及万民穷富,医学眷顾生命安危,等等。而儒学,是要为社会提供顶天立地的保护神。监护人,按照现代法律词典上的解释,是未成年人的监管者,多为其父母。小孩犯了错,大人要替他承担责任。这好像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株连”制。照此来说,社会有了问题,且不论具体哪方面要具体负责,首先该问责的便是儒学意义上责任人——政治家或政务人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即为读书人,更为读书人中的精英——官宦人士。

  在我看来,今天儒学的生命力所在,当为变“日用而不知”为“日用而知”。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儒学与其他宗教多有相似之处。回望历史,翻看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传播过程,会发现其信徒都有一种明确的自我体认感,就是我首先知道自己信奉什么,为什么要信奉,然后我更知道该怎样去呵护这份信仰,该怎样找寻或发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也就是说,一种学说的流传广布,有赖于其信众的信仰自觉、信仰自信,信众要有意识地去爱去呵护这份信仰。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学者颜炳罡先生认为在今天,儒学应当完成三个转化:第一,小众文化转化为大众文化;第二,众知转化为众行;第三,区域资源转化为全球资源。三个转化,我感觉讲得非常好,完全赞同。

  颜先生随后又呼吁,中西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该坚持中国文化本位原则。他举例:今天中国人结婚,女士一般都要穿白色婚纱,而白色正是传统中国人最忌讳的着装颜色;今天中国人给老人祝寿,会在生日蛋糕上插上蜡烛并请老寿星吹灭,而传统中国则有“人死如灯灭”之说,显然是烦了忌讳!这两个例子,自改革开放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却的确与传统中国的吉祥美好理念相背离。当然这涉及中西碰撞时的取舍问题,并非一两句话可以辩明,但至少在这两个典型的生活方面,我认为中国人该有意识去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

  就如张载的“横渠四句”,儒学的使命光荣神圣。但在这个价值多元、表现形式多样的“微时代”,我们更应在传承儒学使命、传播儒学精神上变被动为主动,变自然为自觉。“日用而知”或许不如“日用而不知”的境界高,但却实在、实用、实惠。这是一切学说发扬光大的题中之义,也是儒学践行使命的必然选择。

  1. [内容来源:中国人为文化网]
  2. [内容作者:常强]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