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诸子百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身”手游 搭互联网“快车”
时间:2017-08-12 12:53:11  来源:中新网  作者:罗若语  

1.jpg

 

  中国非艺术文化遗产“现身”手游。 罗若语 摄

  与大众印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时”和与社会脱节不同,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日常生活中,为大众所谈论与欣赏。

  近日,苏绣、油纸伞、惠山泥人、口技、以及四川巴中皮影戏等纷纷出现于腾讯手游《寻仙》中,引发新一轮关注。

  8月4日,腾讯手游《寻仙》邀请了五位分别是口技、油纸伞、皮影戏、刺绣、泥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来到腾讯手游《寻仙》的直播平台,与观众畅谈合作初衷。

  在谈到为什么会应邀来到这次腾讯手游《寻仙》的直播平台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项目第四代继承人方浩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是传承,而手游在中国年轻人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着名刺绣艺术家赵红育也传达了相似的想法,她表示,刺绣作为一项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艺术,通过游戏这一媒介,能让更多人多一点耐心去了解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发布会上各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还探讨了互联网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方浩然认为,互联网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并不仅仅在于宣传,同时也在于促进传统文化与社会大众的相互沟通。

  在谈到传统文化如何依靠互联网发展时,“用网络来带动非遗传承,用非遗来丰富网络内容”成了在场五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共通的看法。

  油纸伞第七代传人毕六福认为,网络与非遗两者并不冲突,从历史意义上讲,油纸伞、刺绣等都是古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的制作工艺如今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而作为手艺的传人,最关心的事情便是如何将这些艺术传承发展下去。而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就是将自身融入现代生活中,比如说一款设计新颖的油纸伞,借由游戏的传播,古老的油纸伞将会成为下一个“爆款”。(完)

  1. [内容来源:中新网]
  2. [内容作者:罗若语]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