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鲁迅的北京“米其林”榜单 今天还剩几个?
时间:2016-10-09 11:38:58  来源:国学网  作者:  

   前几日,米林其发布上海米其林指南,相信不少人都被各路吃货刷屏了。米其林固然厉害,但是中国饮食自有其博大精深的底蕴,和悠远流行的“吃货”传统,不必迷信权威。在“吃”上,中国人从来有自己的品位和态度。

  今天给大家数一数鲁迅那些年吃过的北京饭店,只不知现如今这些饭店还剩几家,料也是,“多乎哉,不多也”。

  鲁迅

  上榜饭馆清单

  ★ ★ ★

  鲁迅先生壬子(一九一二年)阳历五月五日到北京,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离开北京,其后于一九二九年五月间,一九三二年十一月间,又回北京探过两次亲,不过每次住的时间都不长。在久住的近十五年的时间中,以及后来两次回京探亲的短暂过程中,先生和朋友之间,经常不免有些饮宴酬酢,有时是别人请先生,有时是先生回请别人,有时是自己入市小酌。尤其是早期,先生家眷又不在北京,一个人住在会馆里,所以每个月中,总要下几次饭馆,甚至把伙食就包到小饭馆中,这样在先生的《日记》中,就记录下许多北京饭馆的店名。

  按,《鲁迅日记》,除一九二二年日记已遗失无法查核外,在全部日记中,共记录了大小饭馆的店名约有六十五家左右,计有:广和居、致美斋、便宜坊、集贤楼(按,即会贤堂)、同和居、南味斋、小有天、杏花春、澄乐园、四海春、玉楼春、海天春、厚德福、醉琼林、同丰堂、益锠号、华宾楼、广福楼、宣南第一楼、福全馆、瑞记饭馆、金谷春、泰丰楼、小饭店、中山公园闽菜馆、京华春、中华饭庄、又一村、四川饭馆、新丰楼、聚贤堂、澄园、玉壶春、和记、第一春、中兴茶楼、欧美同学会、西车站食堂、东兴楼、颐香斋、宴宾楼、陶园、中央饭店、大陆饭店、西吉庆、鼎香村、孙德兴饭店、龙海轩、燕寿堂、四宜轩、撷英、滨来香、颐乡斋、宣南春、中兴楼、华英饭店、来今雨轩、石田料理店、西安饭店、东安饭店、德国饭店、大陆春、长美轩、漪澜堂、森隆。

  这还是粗疏的统计,因为每次宴饮,先生写日记时,并不都记下店名,如果当时有意都记录下来,那当然远远不止此数,但只此记载,亦可谓洋洋大观了。

  切面铺小店

  ★ ★ ★

  切面铺一类的小店,如戊午(一九一八年)正月二十三日《日记》云:“微雪,午二弟来部,并邀陈师曾、齐寿山往和记饭。”这个“和记”,就是非常小的,是个“羊肉床子”带卖面的铺子,在绒线胡同西口路南,楼下羊肉床子卖牛羊肉,一间小楼,上面有三、四副座位,卖“清汤大块牛肉面”,东西很好,价钱便宜,非常实惠。隔开一条马路,斜对着就是教育部街,很近,鲁迅经常来这里吃面代中饭,而且常拉陈师曾、齐寿山等人来一起吃,这在周遐寿老人的文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多说了。

  资料图

  二荦铺

  海天春、西吉庆、龙海轩

  ★ ★ ★

  这类馆子在《日记》中记了不少家,如“海天春”、“西吉庆”之类的都是。癸丑(一九一三年)九月四日记道:“上午约王屏华、齐寿山、沈商耆饭于海天春,系每日四种,每人每月银五元。”这是在这家小饭馆中包一顿午饭,四个人吃,每顿四个菜,每月银五元,除去四个星期天,即每顿约二角。这在当时,等于二斤猪肉的代价,在小饭铺包一顿饭,每人一个菜,是很可以吃点精致的东西了。但这种小饭馆看利重,开始两天可能还不错,但日期一长,便要耍花招了,不是把卖不掉的东西搭上来,就是缺油少肉,行话叫“抽调料”,这样菜肴就越来越坏了。所以鲁迅先生十八日就记道:“海天春肴膳日恶,午间遂不更往,沈商耆见返二元五角。”这样在这家二荤铺包了半个月伙食,便作罢了。

  不要小看二荤铺,二荤铺也有名家,夏枝巢老人在《旧京琐记》中记云:“曰二荤铺者,率为平民果腹之地……其中佼佼者,为煤市街之百景楼,价廉而物美,但客座嘈杂耳。”《鲁迅日记》所记,也曾有很好的二荤铺,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日记云:“午在西长安街龙海轩成立买房契约,当付泉五百,收取旧契并新契讫,同用饭,坐中为伊立布……及我共六人。”

  这是买西三条房子成交时吃饭的情况,这家“龙海轩”就是有名的二荤铺,拿手菜“软炸肝尖”、“锅烧肚块”等,恐怕北京饭店也不见得能做的出来。后来改为“龙海楼”,想晋一级在长安街上与“八大春”等争一时之雄,结果反而生意日渐萧条,最后关张了。

  小饭店

  南味斋、小有天、厚德福、醉琼林、颐芗斋、杏花春

  ★ ★ ★

  这类馆子鲁迅先生记录的不少,事实上这种馆子当时也最多,情况最复杂。所谓“小”,也不过是概括的说法,小到一两间门面,五六副座位,大也可以大到接近中等饭庄。其特点是各有各的特色,首先是以地方风味来标榜。如维扬馆子南味斋、玉楼春,福建馆子小有天,河南馆子厚德福,广东馆子醉琼林,都是当年名重一时,誉满京华的名酒家。壬子(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一日记云:“晚胡孟乐招饮于南味斋,盖举子之庆也,同席共九人……”这个南味斋,与当时的春华楼、醒春居等都是着名的江苏馆子,糖醋黄鱼、虾子蹄筋,是其名菜。壬子(一九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记云:“晚饮于劝业场上之小有天,董恂士、钱稻荪、许季黻在座,肴皆闽式,不甚适口,有所谓红糟者亦不美也。”这可能是鲁迅先生不对口味,实际小有天当时是一家很有名的福建馆子,拿手菜以“炸胗肝”、“高丽虾仁”最为着名。北京福建馆子不多,后来着名的要数西长安街的忠信堂了。店名“小有天”,是模仿上海的。当时上海有一家小酒家,店名“小有天”,清道人李梅庵天天去喝酒,给店里写了副对联:“道道无常道,天天小有天。”从此便大大出名了。癸丑(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记云:“晚何燮侯招饮于厚德福,同席马幼舆……”厚德福在大栅栏路北,是河南馆子,最擅长烧鱼,一般名菜是“糖醋瓦块”,独创的菜是“萝卜鱼”,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就出名了。魏元旷《都门琐记》中提到北京鱼的做法时,就特别提到过厚德福的鱼。甲寅(一九一四年)正月十六日记云:“晚顾养吾招饮于醉琼林,以印二弟《炭画》事与文明书局总纂商榷也。”这是一家名重一时的广东馆子,地址在陕西巷,而且还有杭州师傅,会做“五柳鱼”、“西湖醋鱼”。远在“恩成居”及绒线胡同“且宜酒家”之前,不过现在知之者很少了。

  鲁迅先生是绍兴人,是喜欢吃绍兴菜的。当时北京有山阴馆子杏花春,在韩家潭;颐芗斋,在万明路。颐芗斋的名菜是“红烧鱼唇”、“烩海参”,杏花春的名菜是“溜鳝片”。陈莲痕《京华春梦录》云:“山阴人所设杏花春、颐芗斋之绍兴花雕,味擅上林,口碑犹胜。”这两家绍兴馆子,《鲁迅日记》中均记到过,不过把颐芗斋,一处记为“颐香斋”、一处记为“颐乡斋”,都小有出入,这大约是先生写日记随笔误记。按,杭州清河坊有茶食店名颐香斋,以卖焦桃片、麻糕等出名,先生当时对杭州很熟,而到北京未久,笔端把杭州、北京的店弄混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东兴楼(资料图)

  中等饭馆子

  广和居、东兴楼

  ★ ★ ★

  中等饭馆子,也可叫“饭庄子”了。在先生常去的这类馆子中,首推“广和居”,但是他家可说的轶闻太多了,与先生的关系也太深了,限于篇幅,留待将来再说,这里先只能略过了。与这家类似的是“同和居”,这就好像“真假王麻子”一样,“广和”、“同和”,是有些乱真的。壬子(一九一二年)九月一日记道:“午饭于四牌楼之同和居,甚不可口。”按,同和居在西四牌楼路西,是山东馆子,在西四一带还颇有名,名菜如“炸肥肠”、“九转肥肠”、“三不粘”等都不错,特别是烤得焦黄的好大馒头,上上下下都是胶东登、莱、青三府的人,是标准的山东馆子。先生《日记》中虽说“甚不可口”,但后来住在西四牌楼一带,路近方便,还是常照顾他家的。

  先生住家、工作都在西城,东城不常去。东城的饭庄子,只偶然来一次。一九三二年二月二十七日记道:“午后胡适之至部,晚同至东安市场一行,又往东兴楼应郁达夫招饮,酒半即归。”

  这则日记中所记“东兴楼”,在东华门大街路南,是一家很着名的中等饭庄子,据说是清宫御膳房出来的人开的。名菜很多,陈莲痕《京华春梦录》记它的名菜是“清蒸小鸡”,另外还有“两做鱼”也很出名,后来生意做得很大,在东城有首屈一指之势了。

  大饭庄子

  同丰堂、燕寿堂、聚贤堂

  ★ ★ ★

  这种大饭庄子,一般人请一桌、两桌的客是很少去的,三、五个人的便酌,那更是不招待的。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去赴喜庆宴会。如癸丑(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记云:“晚到同丰堂就宴,诗荃订婚。”一九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记云:“午后往总布胡同燕寿堂观齐寿山结婚仪式,留午饭。”照北京当时的习惯说法,这都是去给人家“出份子”赴席去的,而不是一般的宴饮、小酌。但是也偶有例外,丁巳(一九一七年)七月二十四日记云:“午同张仲素、齐寿山往聚贤堂饭。”

  日本料理(资料图)

  番菜馆

  撷英、益锠号、石田料理店

  ★ ★ ★

  那时卖西餐的饭馆,北京叫作“番菜馆”,可能最早是由广州“十三行”传来的语汇吧。现在说“番菜馆”,好多人可能听不懂了,但鲁迅先生在北京生活时,却是这样叫的。如所记“撷英”,那就是当年最大的番菜馆,开在廊房头条。鲁迅文章中特别提到过这家字号,那是因为在女师大风潮中,与杨荫榆氏大战时,“女子大学”曾在撷英番菜馆宴请过北京教育界“名流”,及“女子大学”学生家长,开过会,报纸上曾哄动一时。

  当时西单南有一家小番菜馆名“益锠号”,鲁迅先生同钱稻荪氏经常去照顾他家,大概是因为这家小店十分干净吧,鲁迅先生有一个时期还在这家小番菜馆包过饭,甲寅(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记道:“午与稻荪至益锠午饭,又约定自下星期起,每日往午食,每六日银一元五角。”

  每六日一元五角,每餐也只不过二角五分,便是一份有汤、有菜、有面包的西餐,现在看着也许觉得十分便宜,不可思议。而在当时,却要晓得:这二角五分,可以买二斤生牛肉呀!

  在鲁迅先生所记的饭馆中,还有一家纯属日本人开的“石田料理店”。日本饭馆,卖西餐叫“西洋料理”,卖中餐叫“支那料理”,卖日本菜叫“日本料理”。一般都开在东单苏州胡同一带。这家“石田料理店”是什么“料理”就不知道了。我想大概是日本料理吧?况且请客的主人是日本人峰籏良允君,时间是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七日。算来是足足五十五年前的事了。

  本文引自邓云乡老师《鲁迅与北京饭馆》一文,收录于《云乡话食》,中华书局2015年出版。

  1. [内容来源:国学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