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父女上阵同教学 裁缝传承基地只传艺不挣钱
时间:2017-03-10 09:12:08  来源:腾讯网  作者: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待学生,甲巴(右)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艺。

  3月刚到,家住阿坝县麦昆乡的昂金措迫不及待地赶到各莫乡的“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比其他学员提前了至少十天时间,开始了新一年的裁缝技艺学习。“希望自己学成后能够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裁缝店。”昂金措笑道。

  

点击进入下一页

 

  学生们正在传习基地内学习裁缝技艺。

  昂金措所在的“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去年5月被公布为阿坝州第一批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里作为阿坝县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场所,每年都有一批农牧民子女前来学习。

  “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的创始人名叫甲巴,今年60岁,是阿坝县各莫乡人。老人从17岁开始学习各种传统裁缝技艺,掌握了藏式传统服装、帐篷、饰品等的制作工艺。2010年,甲巴被青海果洛州多杰旦民族职业学校聘请为传统裁缝技艺老师。

  2013年,甲巴带着家人回到阿坝县各莫乡,开始在本地传授裁缝技艺。他租地建立传习所,招收青年学员前来学习传承民族技艺,所有费用一律免除,还给学生提供食宿条件。2015年,甲巴自筹资金50万元,在各莫乡另一处地方修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如今,自己还欠着30余万元贷款。

  问及为何回乡办传习所,甲巴老人一脸微笑,他说,传习基地并不是为了商业,一方面,他想利用这样的机会帮助家乡的贫困农牧民就业、脱贫,“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教学,将民族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由于甲巴实行免费教学,引来不少当地和周边农牧民家庭子女前来学习,很多孩子从松潘、红原、若尔盖甚至青海等地赶来接受技艺培训。

  昂金措就是甲巴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今年19岁的昂金措已经在“甲勒桑民族传统裁缝技艺传习基地”学习了5年的裁缝技术,如今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各式藏式服装和帐篷的制作技艺。昂金措对甲巴老师能收自己为徒心怀感恩,昂金措的爸爸多年前去世,为了分担妈妈的负担,初中毕业后她就来到传习基地学习裁缝技艺。“希望自己学成后能够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裁缝店。”昂金措计划,等自己的技艺再精湛一些,就可以创业挣钱,还能补贴家用。

  对待学生,甲巴总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出去,不仅自己亲自当老师,他还让同样掌握了传统裁缝技艺的女儿甲仲也加入到传习基地教学中。如今,甲巴和女儿同为阿坝县第四批民族传统裁缝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父女两人还同时担任基地的老师。如今,甲巴所创的传习基地已有40多名学生结业,还有不少学生正在学习培训中。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