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西游记》德文版译者:一个瑞士人的十七载“取经路”
时间:2017-03-14 11:27:19  来源:腾讯网  作者:  

   一个瑞士人的十七载“取经路”——访《西游记》德文版译者林小发

  中新社柏林3月14日电 (记者 彭大伟)农历猴年“花果山”春意渐浓,美猴王孙悟空近来却一个“筋斗云”跃上了德语国家读者的书桌。

  去年12月,德国大报《法兰克福汇报》首次将《西游记》作为最适合圣诞节馈赠的书籍之一推荐给读者。

  短短数月,《西游记》德文版首批2000册几乎一售而空,现正加印。要知道,88欧元的定价即使对爱书的德国人而言也不是个小数目。

  

点击进入下一页

 

  记者近日在瑞士比尔专访了该书译者林小发。图为林小发展示儿时练习中文的字纸。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每年3月颁出的德语地区最重要图书奖项之一莱比锡书展奖,今年已将《西游记》提名为翻译类候选作品。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在线、《世界报》等亦对其进行了报道。

  掀起这股“西游旋风”的是瑞士译者林小发(Eva Luedi Kong)女士。从1999年到2016年,她以一人之力,用十七年时间完成了《西游记》首个德文全译本。

  中新社记者近日来到林小发位于瑞士比尔的家中,听她讲述自己“译《西游》取真经”的历程。

  1983年3月,一个来自中国广西的杂技艺术团到访比尔,林小发一下被介绍册上的中国字迷住,走上了自学汉语的道路。那本册子至今被她珍藏在家中。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交换学习期间,林小发偶然在上海古籍书店读到了《西游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世界观深深吸引了她。

  然而,《西游记》是四大名着中唯一没有德文全译本的。《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马克·西蒙斯提到,Arthur Waley曾在1942年以《猴子的朝圣路》为题翻译出一个节译本,这个包含原着五分之一内容的英译本,后来被译成德文,1970年代又改名《叛逆的猴子》再版。

  林小发对这个大幅删减的译本很不满意:既没有开篇诗也没有世界观的铺垫。整本不带诗词和回目,人物名称通篇都用英文的“Monkey”等……“岂不误导德文读者,而且贬低了中国文学?”

  为了翻译好《西游记》,林小发专门在浙江大学攻下了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还到处走访寺庙、道观,向大德高僧请教书中一些深层涵义的解释。而为了提高德文文笔,她又大量阅读了十八九世纪德国文学,从歌德等人的诗歌中感悟修辞技巧。

  “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应该尽可能地接近原版读者的阅读感。”是林小发信奉的翻译哲学。

  如,《西游记》首回开篇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林小发将中文原诗每句拆分为两句,再分别押韵,同时辅以详尽注释,“中文诗给人的美感,德语同样可以达到”。

  又如“沉鱼落雁”的成语,在林小发看来,照搬原文做字面翻译是毫无意义的,译者必须整体上把握其含义。尽管这样一来英文或德文“有时成为很长的一句”,但她相信好的翻译“用词虽异而所指则相通”。

  译出前十回后,林小发将内容和小说简介寄给了几家出版社,但都被婉拒,“当时在德国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西游记》,更不知道这本书的文化价值”。

  直到2009年中国担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期间,林小发认识了专业出版世界和德国经典文学着作的雷克拉姆出版社的一位编辑麦尔。《西游记》德文版最终于2016年10月面世。

  瑞士苏黎世大学东方学院汉学学者冬玛轲评价林小发翻译《西游记》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其贡献将延续至少数十载。

  在中国生活了25年,林小发很多地方已经像个中国人。她用标准的普通话请记者喝茶。从中国带回来的为数不多的物件里,有一把宝剑。太极、舞剑、二胡和打坐构成她平日的爱好。

  就连这本典型雷克拉姆黄色封皮的《西游记》,也在林小发的建议下加上了中国图书流行的“腰封”。

  “你简直像个居士了。”望着林小发一整面墙的儒释道经典,记者对这位不拿博士学位的民间汉学家感慨道。

  林小发已着手翻译下一本书,那是华东师大朱志荣教授的《中国艺术哲学》。而她的“取经”之路远未走完。(完)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