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湖北发现清朝“买官收据” 凭证先读书再入仕途
时间:2017-03-14 11:28:14  来源:腾讯网  作者:  

   

湖北发现清朝“买官收据”凭证先读书再入仕途

 

  赵先生家中收藏的“正实收”收执

  3月14日,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市民赵先生在家中发现一份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正实收”收执。凭着这张“买官收据”,赵先生祖上的秀才赵文庵可先入国子监读书,再入仕途做官。

  赵先生介绍,这张“买官收据”是他在整理家谱时意外发现。经测量,该收执长58厘米,宽28厘米,为棉纸质地,正上方有“正实收”三个大字。内中文字排列整齐,清晰易辨,详细记载了赵文庵给湖北灾区捐款的缘由、银两等内容。

  该“正实收”记载,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湖北多地遭受水灾,灾民缺衣少粮。湖北筹办赈捐总局“按照四川、山东、湖南等省开办赈捐所有虚衔”,接受了赵文庵捐出的白银四十三两二钱。其落款时间为宣统元年十月初八,由河南候补道黄劝办所发。

  记者看到,该“正实收”分为存根和正页,且盖了骑缝印,上面注明了买者籍贯及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的姓名。按“正实收”上所写,赵文庵时年28岁,他以秀才捐监生,获得进入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资格,再由此步入仕途。

  长阳县档案馆纪委书记覃干介绍,清朝中后期,由于战争不断,内外交困,清政府财政空虚,买官卖官被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至光绪、宣统年间,清政府为了“薄利多销”,甚至将官位打折出售,进行监生、吏典的买卖。

  覃干表示,因为清末买官的人很多,为避免有些官员中饱私囊,清政府统一印制了收据,将有关规定和所捐银两数量写上,这个“买官收据”就被称为“正实收”。“‘正实收’对了解当时的历史,特别是研究当时的吏制有其重要的价值。”覃干说。(完)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