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学之韵

外婆的手艺传下来 现场剪纸惊呆老外
时间:2017-08-28 17:27:42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李晓梦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贴春联、剪窗花;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灯上贴剪纸。很多人的印象中,春节前夕,除了置办年货,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围在一起剪纸,把家里贴得热热闹闹。

  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发展,而会剪纸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作为淄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郝萱林不断在剪纸艺术上摸索创新,除了自己剪,还教了不少学生,她想让剪纸艺术走进千家万户。

  

 

  郝萱林给记者展示她创作的剪纸。

  外婆的手艺一辈辈传了下来

  近日,记者在张店区科苑街道科技苑社区见到了郝萱林老人。老人今年已经81岁了,满头银发,说话时总是笑眯眯的。

  “有些是几年前剪的,有些是前段时间刚剪的。”郝萱林老人说,现在除了剪纸,她也不断出新的样子,其中很多都是自己新创作的。这些作品有花草,有动物,还有字。大都非常复杂,但剪得非常精细。动物的皮毛看起来栩栩如生,而且几乎一样细。

  老人剪纸已经70多年了,从小在烟台莱州老家的时候,就跟着外婆和母亲学剪纸“。外婆的剪纸非常好,母亲也是从小学,我记事起,就拿着把小剪刀跟她们一起剪纸。”郝萱林老人说,外婆和母亲都是民间艺人,她从小耳濡目染,对剪刀下的精彩世界充满兴趣。

  七八岁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剪一些小动物。十几岁时,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记忆里,剪刀和红纸就是她的全部童年,她从不觉得枯燥。

  “那些年,正月里大姑娘、小媳妇都凑在一起,学学这个样子怎么剪,那个花样怎么做。我外婆和母亲的样子总是被大家传来传去,像宝贝一样。”郝萱林说,那时候的年味儿更浓。家家户户都要贴剪纸,非常喜庆。此后几十年,郝萱林对剪纸的痴迷和执着,一直初衷未改。

  

非遗传承人授艺“社区剪纸学堂”

 

  被质疑不是手工剪纸 现场剪纸惊呆老外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看似简单,可是郝萱林老人就是用这两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工具制作出了大量的剪纸作品。随着技艺提高,郝萱林老人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剪纸,而是不断融入现代气息,融合淄博当地文化。

  耗时3个月,创作《牛郎织女》剪纸连环画,用21幅图、588个文字,完整讲述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连环画中的文字同样以剪纸的方式体现。《聊斋志异》系列故事,三幅一共70多个画面。

  “前几年去蒲松龄故居参加活动,还闹了个笑话!” 郝萱林老人说,几年前,她去蒲松龄故居参加活动,活动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品都可以买卖。郝萱林老人准备了很多精美的剪纸小作品。一名外国人看到后非常喜欢。可是得知老人只卖 4元的时候,连连摆手“。他看了好久,看起来非常喜欢,可是一听价格就摆手。”外国人的这个举动让郝萱林觉得非常纳闷,原来这名外国人觉得4元的价格买不到手工剪纸,他认为剪纸不像手工剪的,更像是机器做的。

  郝萱林笑了起来,她拿出剪刀和红纸,几分钟后,一幅精美的手工剪纸完成了。外国人张着嘴惊呆了,连连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很多中国人在看到郝萱林老人的剪纸后也都非常满意。前段时间,老人的邻居想送姑姑一份生日礼物,郝萱林老人特意剪了一个 “寿”。邻居的姑姑收到礼物后非常满意,而且还给郝萱林老人带来了礼物。

  很多人也是通过剪纸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年过节,老人都会剪 200多份剪纸。除了送给亲朋好友,还会给远方的朋友寄去。

  

 

  进学校教孩子一晃就是二十年

  1979年,郝萱林老人来到淄博。那时候她剪纸的手艺很少有人知道。直到1987年,在社区搞活动时,她教大家剪纸,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剪纸也可以这么漂亮。从那时候,开始不断有人向她请教,她也很乐意教。在此期间,她也收过徒弟,也有很聪明剪得很好的,但大家学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学得差不多了,就走 了 “。 剪 纸 得 坐 得住……”郝萱林老人说,她一直想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好在她的小儿子李健平跟她学了多年,剪得已经很不错了。此外 ,孙 子 、孙 女 也 都 愿意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1997年,老人开始正式到学校教学生学剪纸。现在,老人每周二都会到傅山第八小学教孩子们剪纸“。很多孩子对剪纸非常有兴趣,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虽然这些年郝萱林老人的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少有人学精、学深,但看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剪纸,喜欢剪纸,老人相信剪纸艺术将来一定会走进千家万户。

  郝萱林老人现是中国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文化厅行业高技能人才、淄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任、淄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淄博市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几十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多幅作品被收入《当代剪纸艺术丛书》,并被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际友人及国内爱好者收藏,她本人也被誉为“神剪”。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孙子在国家级剪纸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综合自:中国网 国际在线 鲁中网)

  1. [内容来源:中国孔子网]
  2. [内容作者:李晓梦]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