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百家奖莫文蔚我的长辈
内容页头部banner

宗教文化

印顺大和尚致当代青年:把握住自己的使命
时间:2019-10-20 08:32:4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  

   编者按:10月19日下午,2019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青年分论坛在深圳召开,来自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的青年领袖,以及港澳台青年代表共同探讨新时代的宗教界青年人才,就如何承担历史使命、建立文明自信,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推动两岸四地交流发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法师欢迎辞中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因缘,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责任担当。机遇与挑战,困难与担当,责任与坚守,当代青年人必须把握自己的奋斗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唯有“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方能在逐梦路上行稳致远。凤凰网佛教编发印顺大和尚欢迎辞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不辞辛苦,参加南海佛教圆桌会青年分论坛。今天的现场,除了咱们五大宗教的代表、港澳台的专家学者们,我还看到一张张风华正茂年轻的脸庞。今年是南海佛教圆桌会首次设立青年分论坛,显然,年青人的加入使得我们的圆桌会更富有朝气,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里我想借用一位伟人的话对青年朋友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未来的希望在青年身上!

  这段时间以来,常常有人问我,师父,你为啥要在南海佛教圆桌会加设一个青年分论坛。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思考了很久。就从佛教来说,佛教在中国近两千年的发展,从来都不是深山古寺里闭门造车的状态,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传教译经典,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取长补短。千百年的传承发展,时至今日,我们仍不断琢磨、叩问,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的发展需要什么?未来又将如何!

  古今中外,青年人的培养一直是社会的重要问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同样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也离不开当下的年青一代。青年人充满活力,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使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无数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引导宗教界青年在建立文明自信的同时,理解文明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历史与现实,把文明交流互鉴的接力棒传递到他们手上,尤为重要。

  今年5月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会上,其中就谈到发挥宗教界青年人才在提升中国宗教文明自信过程中的作用和担当。在新一届“中宗和”会议提出,在新时代要有新气象,要坚持在国际上讲好宗教的中国故事,掌握宗教政策,提高学识素养,要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因此,南海佛教圆桌会青年分论坛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主题正是:“建立文明自信 开放互鉴共荣”!

  青年肩负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更应该建立文明自信,与此同时,要有兼容并蓄的胸襟,以突显青年的使命担当,突显青年人才在推动宗教文化领域、创新合作的作用,共同为人类面临的挑战贡献智慧。

  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要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曾几何时,《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激荡了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洪流,那时的青年是救国者,担任着拯救国民与水火的历史使命,今天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锻造者,青年有梦想希望、责任担当,国家的美好未来就有保障。

  作为圆桌会的首届青年分论坛,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好好探讨,比如:宗教文明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宗教文明在中国两岸四地社会发展与文化融合交流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提倡亚洲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亚洲的宗教文明之间应如何互学互鉴?有哪些合作发展的空间?中国宗教界的青年人才在其中又可以有哪些作为?文明的互通和民心的相通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在推动世界文明共享发展方面,中国宗教界有哪些倡议和观点?我希望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尤其是用年轻人的思维角度,表达你们的想法看法,这样才能让彼此的交流碰撞更有意义,实实在在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真正建立起文明自信,促进交流融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的时代、新的环境、新的因缘,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责任担当。机遇与挑战,困难与担当,责任与坚守,当代青年人必须把握自己的奋斗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唯有“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方能在逐梦路上行稳致远。

  1. [内容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