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对话名师

【时评】课堂是否以人为本取决于教师
时间:2017-04-19 10:25:56  来源:腾讯网  作者:  

   PPT是工具,粉笔板书也是工具,课堂以人为本还是目中无人,从来不取决于工具,而是由讲课者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的。

  在大多数学校提倡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的当下,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却出台了一个略显“奇葩”的规定:“一二年级禁用PPT,其他年级限时使用PPT。”这样的规定实行了3年,效果出乎意料——没有了PPT的“牵绊”,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多了,对课堂的“生成”也更加重视了。很多家长表示,“在这里看到了童年被老师点名到黑板写板书的时代”。

  为什么要禁用、限用PPT?据该校校长介绍,运用PPT授课,老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制作课件,忽略了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不使用媒体技术吸引眼球,还要上好课,既要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又要达到使用PPT的效果,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过,教学效果和PPT有必然联系吗?大概在20年前,对于学校老师来说,PPT还是新鲜事物,学校在推广其用于教学时,不少老师还有抵触情绪。几年力推之后,一些老师发现PPT对于授课有很多便捷之处,形式的别致与图文的精美很容易吸引学生眼球,于是课堂明星不再是老师而是PPT,老师也会把重点放在PPT的制作上,而忽略课堂现场。在一些大学里,很多学生开始怀念有板书的“老师时代”。“对待板书的老师,我们一般都独立笔记;对待PPT的老师,我们一般都集体拷贝”——这成为很多学生的课堂学习姿态。

  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怀念”的资本,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学生却开始怀念粉笔、怀念板书。没错,板书之于学生,如同油墨之于读者,在一切皆数字化的时代里,保留曾经的记忆与感受。但是,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罪魁祸首”果真是PPT吗?相对于PPT,板书书写慢、粉尘多、不环保,有一些授课效果无法展示,从技术的角度看,板书在很多方面不如PPT,所以当年才力推PPT进课堂。如今,一些老师和学生怀念板书,我们就要否定PPT吗?

  显而易见的是,运用PPT进行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丰富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老师如果把一个很长的题目抄到黑板上,也许会浪费10分钟的时间,而展示PPT却是一瞬间的事情,节约下来的时间完全可以和学生讨论交流互动。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的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成,而不是让媒体动画夹在老师和孩子中间,粉笔板书能随着学生的课堂生成留下师生共同学习的痕迹。无论是一二年级的课堂,还是高年级的课堂,“目中有人、以人为本”都是必需的。有了PPT却做不到以人为本,问题不在PPT,而在使用者。

  PPT是老师提前制作的,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是“活”的。对于PPT上那些和课堂现场无关的内容,老师完全可以忽略乃至“快进”,再结合板书为学生讲授。板书和PPT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它们完全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辅助。看看那些好的培训师,培训时多数离不开PPT,但他们的PPT很有讲究,都是把最有悬念的问题写在PPT上,从来不多写一个字,因为他们担心培训者的注意力被PPT吸引。

  所以,课堂上老师能不能用PPT、用多长时间,这些“禁用”和“限用”的规定太过具体。与其规定如此“细枝末节”的问题,不如强调老师如何使用工具。PPT是工具,粉笔板书也是工具,课堂以人为本还是目中无人,从来不取决于工具,而是由讲课者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的。

  人是工具的使用者,不能为工具所奴役。这一点明白不了,留下一黑板的“粉笔板书”又有何用?

  1. [内容来源:腾讯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