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对话名师

李元元院士:践行黄大年精神 推进双一流建设
时间:2017-08-12 12:27:52  来源:科学网  作者:李元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 李元元

  着名地球物理学家、我校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在长春逝世。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了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他是较早一批响应党和国家“千人计划”号召、归国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精英典范,始终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着当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2009年归国以来,他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一些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黄大年同志的逝世带给吉大人无尽的思念,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学习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吉林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黄大年同志生前学习、工作的地方,理应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方面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正掀起学习黄大年精神的热潮,努力把“大年精神”落实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中,贯彻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中。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人才导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一大批具有爱国情怀的一流人才。黄大年同志曾说:“我们常年在国外的这些专家,对祖国的爱很深、很深,祖国需要,我无论如何都要回来!”他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有机统一,把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阔篇章之中。在“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吉林大学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把具有爱国情怀的一流人才作为引人、育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加大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并发挥他们在队伍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进而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将建设好国内首家与国家外专局共建的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大力推进“人才特区”建设,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营造一流人才的成长成才环境和氛围,使吉林大学成为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地,助力早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敬业精神,夯实一流大学建设的学术根基。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推进学术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强身之道在于科学研究,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才能够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一流的人才培养和一流的科学研究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实现。黄大年同志在育人方面春风化雨般的对学生关怀,在科研方面的执着之心、恪尽职守的责任之心和勇于开拓的进取之心,淋漓尽致地阐释了其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吉林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志高远、敢担当,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适应广”为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科学研究导向,将敬业精神内化为发展动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厚植一流大学建设的学术根基。

  学习黄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传承一流大学建设的优秀文化。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大学精神和一流文化作为软实力支撑。黄大年同志身上不仅集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夙夜在公、鞠躬尽瘁的人生境界,也充分体现了吉大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吉林大学作为我党亲手创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特征,一代代吉大人传承着爱国爱校、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优秀文化传统,展示着吉大人良好的精神面貌。学校将把学习黄大年精神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吉大优秀文化,使“大年精神”代代承续、永葆光辉。

  黄大年精神是吉林大学的巨大无形资产和宝贵精神财富,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全校上下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力争交出一份让党和国家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广大师生满意的完美答卷。

  1. [内容来源:科学网]
  2. [内容作者:李元元]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