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对话名师

大学老师走入小学教授传统文化经典,开学第一堂课读《论语》
时间:2017-09-03 12:37:57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王晓易  

   又是一年开学季。面对崭新的一学年,上海市同济小学的孩子们却将溯流而上,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

  9月1日,在同济小学的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守中书院与同济小学进行了战略签约仪式。协议达成后,守中书院将《论语》《三字经》《经典诗词》等传统文化经典启蒙课程排入同济小学学生的日常课表中,成为一门小学生必修的兴趣课。这也是沪上首次将古代经典名篇直接排入课表的尝试。

  

 

  校长方向红与守中书院创始人刘强共同为签约仪式揭牌。

  分年级规划课程,教孩子在历史中读懂国学经典

  据同济小学校长方向红介绍,整套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按照年级的不同做出了详细的科学规划。一二年级以诵读与理解《论语》《三字经》《千字文》为主;而三到五年级则开设了专项兴趣班系统学习古诗词,“我们会督促孩子们每天学习经典,以达到毕业时能完整诵读《论语》《三字经》和《千字文》的成果。这些经典不仅包含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也涵盖了各种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这些知识哪怕在多年后孩子们长大走上社会都能用得上。相信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除此之外,孩子们从一年级起就被要求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开始初步了解《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经典,并学习古代圣贤的事迹与精神。整套课程并未仅仅集中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熟读背诵上,更是为孩子们规划了一条全面而深刻地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家国历史的道路。

  守中书院的创始人、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也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他介绍说守中书院将派出一群研究国学颇有心得的大学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和研究生来到同济小学,按照经典教育的一整套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孩子们在课堂上朗读《论语》

  人文教育需要从孩子抓起,要抓住他们的黄金时期

  作为一位潜心研究传统文化经典多年的学者,刘强阐述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把流传几千年的经典带入小学课堂,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经典的魅力是单个汉字难以展现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寥寥数字,朗朗上口,同时也是有温度、有情感,有价值观的。”

  刘强认为,在小学开设国学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同济小学开创了这一先河,但还远远不够。他希望这一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能得到更多学校与教育机构的效仿,让传统文化能真正在小学中普及开来。他强调道:“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不能懂经典,就不给他们学;也不要以为他们现在不懂,将来就一定也不懂。人文教育需要从孩子抓起,在他们内心播下经典的种子。不要等孩子上了大学才让他们读经典,要抓住他们童年学习兴趣最旺盛、记忆力最佳的黄金时期,打好童子功,他们才更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博古通今的人才。”

  除了以经典滋养孩子们的成长,促进他们的人格塑造与文化修养的提高,刘强还提到了经典对于爱国意识、民族自信的培养。他说:“我主张中国的孩子十五岁之前至少要把《论语》从头到尾学一遍。不读《论语》,我们还怎么养成一颗中国心?”

  签约仪式后,孩子们立刻投入了课程的学习。他们身穿传统汉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做着拍手游戏边流畅地背完了一段《论语》。这一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校长方向红介绍说,他们还为此设计了国学绘本,并将组织传统文化经典知识比赛,使孩子们能在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真正领会到学习的乐趣,因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同济小学学生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在课堂上随机采访了一个孩子,让他背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而他立刻选择了篇幅不短的《将进酒》,不光倒背如流,更是将李白写作此诗的万丈豪情以他童真质朴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另一个孩子在记者询问从《论语》中学到了什么时,也认真地回答道:“为人、为政、为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看来这密密麻麻的学习计划,并不会难倒这些聪慧的孩子们。

  1. [内容来源:网易新闻]
  2. [内容作者:王晓易]
  3. [责任编辑:WB003]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