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中国当代作家论》新书发布:对作家的细读与还原
时间:2019-08-24 07:2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原标题:《中国当代作家论》新书发布:对作家的细读与还原

  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高凯)以作品认识作家,以作家认识时代,《中国当代作家论》再推新着,一部《于坚论》不仅还原了着名诗人于坚的创作和境遇,更于其中呈现出其作品内在的精神联系。

  “作家论”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传统,同时也代表了现代文学研究最高水平。《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着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以一对一方式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和品,覆盖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

  22日,《中国当代作家论》新书分享会举办。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商震,青年批评家、青年诗人李壮,诗人、批评家、《于坚论》作者霍俊明参加了此次活动。

  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这本关于于坚的专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人论”“文本细读”和“文学批评”甚至“文化研究”,而更像是随笔、对话(潜对话)、印象记、读后感、杂谈、传记、索隐和评注。作者用诗人批评家的方式细读和还原于坚,在随意、散漫的氛围中寻找于坚诗歌、散文内部的秘密和多样性。

  商震认为,霍俊明对于坚的诗做出了有自己观点的评价,没有数据的堆砌与统计学意义上的评论,而是带有个人感情的、有着强烈思想情感判断的评论,为这本书赋予了文学价值。

  李壮评价说,霍俊明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不一样的文字,区别于套路化的文字。霍俊明的独特文学魅力在于他的文字中有着生命情感的注入。

  谈到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霍俊明看来,他想将自己的观点文字化并给更多的灵魂来看,文字即是批评家与读者之间灵魂互通的通道。而诗歌的风格与诗人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霍俊明眼中的文学评论,需要有生命感、鲜活起来并与文学联系起来。

  此次一同推出的还有《苏童论》《刘恒论》等共6部作品。

  1. [内容来源:中国新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