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对少年成长的深度书写
时间:2019-09-05 07:58:3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程箐  

   原标题:对少年成长的深度书写

  《黑指》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19年7月出版

  彭学军新近推出的少年成长小说《黑指——建一座窑送给你》,是她转型书写“男孩不哭”组合的第四部作品,也是她走出童年记忆,深入瓷都景德镇生活创作出的一部力作。作者将男孩黑指的成长巧妙地置于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文化背景之中,通过五号窑的拆除与迷你五号窑的重建,以及家族珍品祭红壶的打碎与重塑来描述其心灵成长的历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小说把其作为陶瓷手艺人家族后代对传统瓷文化的理解、传承与发展作为其成长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对少年成长的深度书写。

  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往往要经历一些重大的转折契机,这也是成长小说中主人公从童真走向成熟的重要环节。作为瓷都的孩子,黑指的成长过程有两个与瓷文化相关的器物非常关键,围绕这两个器物所发生的事件构成了他成长的转折契机。

  五号窑是离黑指家最近的,也是这个城市里仅存的一座柴窑。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座承载着黑指家族几代人荣耀及传统文化记忆的五号窑却要面临被拆除的命运。黑指的爸爸难以面对五号窑的消失,他选择了逃离,离开了家,离开了这座城市。爸爸的离开,五号窑的落幕给黑指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忧伤,但是也让黑指的内心世界开始成长。他努力走进祖辈的烧窑生活,深切体会祖辈对烧窑的深厚感情,同时作为一个对瓷艺有着天然喜好和非凡创造力的孩子,他不像爸爸那样因袭了太多传统文化的重负,陷入矛盾纠结之中,而是接受了新的烧制技术。他看到了行业的发展前景,他决定传承发展瓷艺。小说的最后,黑指亲手建了一座迷你柴烧五号窑送给爸爸,黑指的成长让爸爸获得了前行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未来和希望。

  祭红壶是黑指祖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器型完美,艳而不俗,色泽沉稳油润,出自一位专门制壶的先人。小说细致写出了黑指家族对这把壶的珍视。这把祭红壶让黑指对制瓷手艺有了新的认识,他找到爷爷的徒弟饶伯伯,请他传授拉坯技术。从饶伯伯这里,黑指知晓了爷爷拉坯的神奇故事。知道真相后,黑指并没有退缩,他打量着自己这双和爷爷一样左手中指有颗痣的手,他决定也要拥有跟爷爷一样的神奇技艺。他回家捧出祭红壶独自欣赏,他想更深地体验自己与这把壶的神秘关联。他用壶泡茶,之后用洗洁精去清洗,但是,意外发生了,滑溜溜的壶从黑指手上滑落,壶碎了。古老、高贵的祭红壶被黑指打碎了。黑指从此魂牵梦系,当他在瓷品店发现了同样的一把祭红壶后,用手艺赚钱买下它便成了黑指的宏大目标。接二连三的变故并没有阻碍黑指精神的成长,他主动探求古老制瓷业的发展之道,潜心练艺,为爸爸重建了一座窑。小说的结尾特别有意味,这座迷你五号窑烧的第一件作品竟然是爸爸为黑指重塑的一把祭红壶。当壶坯放入窑中盖好时,爸爸问了一句:“李书胜,你说能烧成吗?”这看似随意的一问意味无穷。因为这是小说中爸爸第二次叫黑指的真名,而第一次叫他真名时是黑指在上小学,那时爸爸严肃地告诫黑指要好好学习。这一次爸爸叫黑指真名很显然是要把烧窑的使命交给他,让黑指当把桩师傅,他则谦恭地做黑指的助手。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幕表征着黑指对家族手艺的正式传承。开窑前,黑指向爸爸宣告他想做一个陶瓷艺术家。这意味着他要把家族手艺传承下去,给古老的瓷文化注入新活力,焕发出新光彩。这让人真切感受到少年成长的力量。

  黑指的成长也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这些人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提升了他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帮助他逐步确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人生方向。黑指的成长就像瓷艺术品成形过程一样被彭学军精妙地设计成了五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得到了成人的引导和帮助。黑指的故事由“烧窑”篇开启,也在“烧窑”篇中结束,这两个重要阶段对黑指影响最大的人是爸爸,爸爸让瓷文化的血脉在黑指身上延续,他让黑指对烧窑产生了兴趣,他的离开促成黑指建成了一座窑,他的回归又帮助黑指烧成第一窑;黑指人生“拉坯”篇章得益于爷爷徒弟饶伯伯的点拨,让黑指思考好了未来的职业方向;黑指人生“塑形”篇章得到了小天的妈妈的指点,她在黑指为追求效益,用模具制作千篇一律的瓷挂件时及时指正,她让黑指领悟到了“不省人工,未减物力”的瓷艺职业精神;“一森泥社”的主人林老师则是帮助黑指实现人生“窑变”篇章的人,他让黑指看到了瓷艺的发展前景,他指导黑指建成了迷你柴烧五号窑。

  个人的成长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与世界一同成长,反映着世界本身的历史成长。彭学军对黑指成长的书写也遵循了经典成长小说的这一规约,在小说中她没有本末倒置,始终以黑指的成长事件作为叙事的重心,而将与他成长休戚相关的一座窑、一个家族、一种行业、一个城市、一种传统文化样式在改革开放时代下的变化景观,自然而然地投影到黑指成长过程之中。可以说,彭学军以黑指这一少年个体的成长见证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新生,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与深度,这也使《黑指》拓宽了少年成长小说的写作主题和写作视野。

  1.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 [内容作者:程箐]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