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文艺播报

打造中国古城复兴样板 “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启动
时间:2019-09-30 08:52:22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作者:  

   原标题:打造中国古城复兴样板 “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启动

  “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大师工作营”在陕西省米脂县举行新闻发布会和专题研讨会,探讨米脂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打造,标志着米脂县正式启动古城复兴计划。原国家旅游局监督管理司司长彭志凯,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出席并发表讲话。米脂县委副书记、县长高寒主持会议并致辞。

  会上,“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总策划彭礼孝介绍了策划思路,“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是基于米脂古城原有的文化历史,力求用长期的视角、全方位的思考方式,对米脂古城的空间价值进行再发现,为米脂古城找到可持续、系统性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古城的 2.0 版本。王国忠为彭礼孝颁发了总策划聘书。米脂县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CBC建筑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紫骏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福建蜂窝互娱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米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米脂古城复兴计划的实施。

  高寒在致辞中指出,米脂是一个神奇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这里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和“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故乡。米脂历来重教兴文,人才辈出,明清期间出了24名进士、105名举人,享誉华夏,近代涌现出李鼎铭、杜斌丞、杜聿明、刘澜涛、郭洪涛等一批杰出人物。上世纪二十年代兴办三民二中、女子学校,培养了一批知识女性,米脂婆姨更是以一种文化现象而享誉全国。米脂被外界称作“美人县”“英雄县”“文化县”。全县现有文物遗存904处,馆藏文物1606件,有国保单位3处、省保11处、市保4处;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历史文化名街各1处;拥有中国传统村落9个、省级传统村落27个。

  高寒介绍,米脂窑洞古城起于宋代,历经元明清,古城老街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近年来,将发展窑洞文化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出“米脂育大美,窑洞观千年”文化旅游品牌,有效激发经济增长后劲。2018年,米脂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2亿。“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重点探讨如何在尊重、保留米脂县历史文化、独特资源优势基础上,以产业升级为先导,通过设计、事件、产业多个维度为米脂古城创新空间价值,创造可持续的古城复兴,打造出中国古城复兴样板。

  王国忠在讲话中指出,米脂是一座宝库,历史的宝库、文化的宝库、精神的宝库。米脂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传统和革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米脂是隐身在陕北的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源库,复兴米脂,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他强调,古城的复兴,能够充分挖掘米脂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红色价值和经济价值。相信在大师们的精心策划下,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米脂古城的复兴一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闪亮的一部分。

  9月25日下午,在米脂县政府常务会议室举行了“遇见米脂”古城复兴计划大师工作营专题研讨会,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古城复兴计划“策划+规划”进行讨论交流,就如何打造米脂复兴计划提出了意见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将齐心协力为米脂古城的全面提升群策群力,共同探索米脂古城复兴的新途径,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米脂版的“桃花源”。

  9月24日,在米脂县副县长吕明韬的陪同下,与会人员先后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姜氏庄园、米脂窑洞古城、李自成行宫等米脂传统文化与特色风貌区域进行参观调研。

  据了解,“遇见米脂”古城复兴项目将以产业为先导,为米脂古城找到可持续、系统性发展之路。大师工作营启动后,将邀请知名规划师、建筑师、导演等,将策划、建筑、遗产保护、运营等放在同一个研究平台,共同探索米脂古城复兴的新途径。项目的集群设计采取“1个窑洞+1个建筑师+1个业态+1个青年导演”的方式,在建筑设计改造的同时,对米脂古城的文化进行转译,同时,通过米脂青年导演大赛、米脂国际戏剧节等产业带动米脂古城的文化旅游发展。

  1. [内容来源:中国日报网站]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