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百家奖知青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这条高铁太能赚钱了 年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大关
时间:2018-12-10 08:50:2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原标题:这条高铁太能赚钱了!年收入将突破300亿元大关

  12月5日,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发布了最新一批《工商总局企业名称核准公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出现在已核准名单内。

  名称核准通过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更名完成,标志着铁路公司制改革最后一步完成,这为京沪高铁的下一步运营也提供了支撑。

  按照计划,中国铁路又将迎来一轮运行图调整。在客运量持续增长带动下,中国最赚钱的京沪高铁肯定会“水涨船高”。

  去年京沪高铁收入已经逾295亿元,记者保守估计,2018年京沪高铁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而如坊间传闻,京沪高铁有IPO可能性,那么这条“盈利奶牛”的高铁,注定将更引来更多关注。

  “人口红利”还在增长

  中国高铁客运增长仍势不可挡。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019年1月5日0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铁路客货运输能力显着提升。高铁运输能力较调图前提升约9%。其中,长三角编制旅客列车运行线1007对,客运运力将创新高。

  数据显示,11月份,国家铁路旅客发送量24465万人次,同比增长9.5%。其中,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增速加快,全月发送15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5.9%。全路有17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客运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中国铁路昆明、成都、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比增幅超过20%。

  京沪高铁2011年6月开始运营,连接北京、上海两大超级枢纽,区位优势无可替代。

  截至2018年6月末累计发送旅客8.25亿人次,占全国高铁客运量约10%,成为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客运线路。2018年以来,京沪高铁更是饱和运行,常常是“一票难求”。记者做了一个统计,京沪高铁可谓是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如下表)

  2018年5月1日,京沪高铁创造了66.9万人次的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

  截至2018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2558天,累计开行列车76.7万列、年均增长21.3%,累计运送旅客突破8.25亿人次、年均增长24.6%。2018年上半年,平均每日开行列车472列,全线运送旅客9074.1万人次(日均50.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738.8万人次、增长8.9%,高速列车最小追踪间隔4分钟。

  记者保守推算(按年均8%增长率),今年京沪高铁发送旅客人次或按接1.95亿人次。

  改革红利助推营收增长

  在客运量持续增长带动下,京沪高铁营业收入增速维持在10%以上,净利率呈现逐年显着提升的趋势,2017年实现利润127亿元,利润率达43%。(如下表)

  记者预计,2018年京沪高铁运输收入会突破300亿元大关,利润有望达到139亿元。有分析师认为,京沪高铁的客运收入峰值或在409亿元,目前其盈利仍将加速上行。

  “按照目前12306公布数据整理京沪高铁列车开行方案,按照里程折算为京沪高铁全程,其中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铁折合为97.5对,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折合为3对。假设全部更换16编组的列车,按照目前列车开行计划,80%客座率情况下预计收入峰值409亿元。”中信证券研报说。

  事实上,京沪高铁的运力仍在增长,这为其运输收入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

  记者从铁路总公司了解到,2018年7月1日,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投入运营(每列定员达到1193人,是8辆编组“复兴号”的2倍)。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2019年,时速350公里的超长版17辆编组“复兴号”将投入京沪高铁运营(车身长439.8米、可以乘坐1283人)。

  在客流量逐步饱和情况下,随着铁路运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京沪高铁或将提升运价,从而增厚利润。

  1. [内容来源:澎湃新闻]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