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莫文蔚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北京积分时间最早的街道 怎样引导居民分类投放?
时间:2019-07-09 08:32: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原标题:积分时间最早的街道——积分是怎样“引导”居民分类投放的?

  北京市在垃圾分类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在没有强制性法规约束的情况下,各区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探索因地制宜的模式,前端的垃圾投放上出现了人工引导、智能投放、积分奖励、上门回收等多种模式,在中端的运输环节做到不同垃圾运输车分类运输,在终端的处理环节也有分类处理。北京青年报记者选取了两个在“积分”和“分类投放”方面较为典型的示范片区进行了体验。

  在朝阳区劲松街道五区的垃圾投放点旁边有个小亭子,这个看起来像一座卖报亭的建筑,就是劲松街道在垃圾分类探索中建设的“绿馨小屋”,是专门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的场所,居民拿着垃圾到这里称重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绿馨小屋

  坐等居民来“积分”

  7月5日上午,北青报记者在劲松五区的垃圾投放处看到,绿馨小屋外面贴着电子废弃物收集点等标识,穿着黄色马甲的垃圾分类指导员站在小屋内,厨余垃圾以及易拉罐、废旧报纸等可回收物,都可以拿到绿馨小屋。一位阿姨提着一袋子厨余垃圾来到小屋,报出了自己的编号,志愿者对垃圾进行检查和称重,通过手机上专门的微信小程序记录她的积分,像商店里扫码结账一样简单。

  垃圾分类指导员可以从后台对居民扔垃圾积分情况进行记录,每个居民也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的积分情况——1公斤厨余垃圾积2分、1公斤废旧报纸积10分、200个积分折算15元等,可兑换卫生纸、洗手液等生活用品。

  当天上午来这里投放垃圾的陈女士已经积了500多分,2017年底试点手机微信小程序积分时,每个人都有会员码,到这里需要向垃圾分类指导员出示,后来大家都熟悉了,垃圾分类指导员靠认脸就能找到居民相应的账户,进行记录。陈女士说,之前也换过不少生活用品,几年下来全家都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自“绿馨小屋”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在社区具备相当知名度,劲松五区居民楼26栋,居民近1200户,“绿馨小屋”每天服务时间为6点30分至18点30分,长达12小时。工作人员介绍,和常见的早晚由志愿者人工劝导相比,绿馨小屋有固定的场所和设计形象,更易于扩大影响,得到居民的认可。

  流动垃圾收集车

  定时上门“积分”

  劲松五区老年住户多,有的老人每天专门下楼扔两趟垃圾也会觉得麻烦,街道办也想了办法,每天垃圾清运高峰时段,包括6点30分至8点30分和17点30分至19点30分,小区里会有垃圾收集车,到楼门单元前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同样可以称重获得相应积分。

  厨余垃圾可以换积分,街道还针对不同类型垃圾设置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其他垃圾投放在小区内智能投放箱,依据街道智慧环卫指挥调度中心监测数据,做到垃圾随满随清。大件垃圾在辖区经破碎设备处理后,运送到相应的资源化利用中心。有害垃圾由专门的公司定期到街道集中站收集处置。

  劲松街道居民

  垃圾分类参与率达60%

  负责劲松街道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三方服务企业中环创新公司董事长李震告诉北青报记者,劲松街道的垃圾可以积分换生活用品从2011年就开始试点探索了,是全市最早的,社区老年住户多,垃圾可以积分,换购一些生活用品,有助于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刚开始也遇到很多质疑,但这些年一直坚持下来,同时一直在通过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包括向居民发放倡议书、致居民的一封信、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等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标语以及入户宣传等。

  经过多年努力,劲松五区以及所在的劲松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劲松五区参与垃圾分类活动732户,参与率达到62%,小区平均每日产生生活垃圾约4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7%,小区的厨余垃圾分出率也由原先的5%升至20%。

  在此基础上,劲松街道2017年开始向13个社区全面推广劲松五区垃圾分类模式。目前,辖区内共设置垃圾收集点位574个,固定式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交投站绿馨小屋13个。劲松街道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达到3.6万余户,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5%,参与率达60%。

  1.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