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莫文蔚颖儿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北青报:“过紧日子”要成为政府财政常态思维
时间:2019-08-10 07:14:0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  

   原标题:“过紧日子”要成为政府财政常态思维

  北京市财政局制定的《措施》,从九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化财政支出成本控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压缩10%的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加大结余资金回收力度,严控新增资金需求,减少资产购置经费,盘活政府存量资产等。“过紧日子”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成为一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的量化工作。

  8月9日,北京市财政局公开2018年市级政府决算情况及2019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根据决算公开情况,去年北京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为5.2亿元,比年初的预算8.1亿元下降近四成。此外,北京市共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约400亿元,今年减税降费政策还将继续加大,预计全年将再减轻1800亿元。

  在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企业和民众都面临着收入减少的压力。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社会失业率提高,百姓收入减少,国内消费市场就不可能振兴,经济结构改革就会增加不少难度。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推进减税降费,确保企业能够按时开工,百姓能够充分就业,收入不减。在这方面,北京市迈出的步子是引人注目的。从去年减税400亿元到今年计划减税1800亿元,一年内减税幅度实现翻两番,步子之大、成效之显着,在国内同级政府中名列前茅。

  大规模地减税降费,伴随而来的一个显性问题便是政府财税收入会有减少。北京同全国很多地区一样,正处于转型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而北京还承载着独特的首都功能,这一切都需要庞大的行政开支来支持。因此,要在今年完成翻两番的减税目标,对北京来说并不轻松。对此,北京市已经有充分的准备。今年7月,北京市财政局发布《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支出预算管理的措施》,明确要求全市财政支付部门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保证减税目标顺利实现。

  政府部门要过紧日子,这是中央在今年初推出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同时,向各级政府机构提出的一个目标。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每年减这么一大块税,财政收入自然也会吃紧,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一般性支出坚决压下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北京市财政局制定的《措施》,在“过紧日子”的要求下,从九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强化财政支出成本控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压缩10%的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加大结余资金回收力度,严控新增资金需求,减少资产购置经费,盘活政府存量资产,对支出政策进行评估和规范等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布置落实,“过紧日子”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成为一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的量化工作。

  中央提出的“过紧日子”,既是针对减税降费后财政收入减少的应对之道,从长远来看,也是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上必须长期恪守的一个行为准则。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度增长的背景下,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了较高增长,一些政府部门出现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作风,这种作风背离了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要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常态思维,使其成为政府的自觉守则。

  目前,在持续多年的监管之下,“三公”经费已经得到了有力遏制,而要让财政经费支出进一步压缩,政府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仅在目前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的情况下需要这样,即使将来经济形势好转了,政府仍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

  从北京市财政局公布的财政预决算情况来看,“过紧日子”思想在政府财政运筹中仍需强化。比如,2018年北京市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预算下降近四成,这是一个可以称道的成绩,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一些部门可能存在预算过于粗疏的问题。“过紧日子”作为一种政府的自觉加压,必须在财政预算中就贯彻进去,并贯穿财政资金运筹的全过程。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是为了给企业和百姓创造宽松的增收环境,让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政府不断减税降费,企业开得了工,百姓就得了业,他们的日子过得舒心,生活无忧,政府的压力也就可以减轻,整个社会就能够实现和谐运转。

  1.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