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中国青年报:别给所有香港青年打上“废青”标签
时间:2019-08-25 07:33: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原标题:别给所有香港青年打上“废青”标签

  这段时间香港“病”了。

  通过媒体可以看到,香港的街头似乎每天都在发生骚乱:各种各样的暴力示威、非法集会,有时示威者将燃烧瓶扔向警察,有时地铁站被毁得一片狼藉,有时主干道被堵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殴打无辜群众、围攻港区政府。

  “香”气散去,“乱”象丛生。不难发现,许多暴力冲突的第一线都有青年人的身影,从年龄上看,他们有的是学生,有的刚刚毕业不久,他们或穿着黑衣,或带着口罩,做着一件又一件令人愤怒又伤心的事。

  正值暑期,正常情况下这些青年应该在社区做服务,或者在企业里为了站稳脚跟而努力,在最需要努力的时光里,用扰乱秩序或者引发骚乱挥霍自己的青春,无论如何不能被人接受。

  愤怒之下,有人直言,这些在港的青年人已经成了只会闹事的“废青”。

  舆论场中对所谓“废青”的讨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每一次指责都伴随着一次大规模的网络“口水战”。渐渐地,在许多人心中,香港青年已经和“废青”划了等号。

  “废青”的标签正让很多正直的香港青年感到难过。这些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添马公园的大集会现场,许多青年冒雨站了两个多小时,手持国旗高喊“拒绝‘揽炒’,齐救香港!”,声援警察;可以看到许多青年人自发组织活动,关爱受到惊吓的妇女和孩子;青年人还拿着标语横幅来到“祸港四人帮”的家门口示威,抗议他们煽动暴力、密谋“港独”。

  在写字楼里,许多青年依然在自己的工位上努力工作着,像往常一样加班到深夜,受到严重影响的餐饮业、旅游业里,青年人主动想办法开拓新市场,寻找新客源。

  既便是参加了游行示威的青年,也不都是所谓的“废青”。他们中的多数仍然保持着基本的理性,行为较为克制,也会为自己的行动打扰市民的生活而道歉。并不能否认,香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人要解决住房问题,要获得更广阔的上升空间,要降低失业风险,要追求更踏实的生活,这些工作生活中的困扰客观存在,希望香港特区政府正视并切实解决问题的愿望可以理解。只要不诉诸暴力,不把矛头指向一国两制,就不应给他们贴上“废青”标签。

  现在,特首林郑月娥已经给出了广泛对话的倡议,未来“不分阶层、不分颜色、不分年龄的持续对话”原则下,如果能停止暴力,坦诚谈问题、谋对策,青年的诉求自然不会坐视不理,香港的这场危机也一定不会是解不开的死结。

  卷入了暴力行动的青年人,被蛊惑被裹挟,陷入了只有用暴力才能达成某种诉求的幻想。敦促你们擦亮眼睛,挣脱噩梦,立即停止无休止的骚动!年轻时的叛逆如果继续化作街头冲突、妨碍秩序、煽动罢课、非法集会等等冲击法治底线的行为,前路等待的一定是法律的制裁,如果把最美好的年华放在铁窗中度过,一定会真的滑入“废青”的深渊。

  1. [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