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美媒:中国尼泊尔走近把喜马拉雅山“变平”
时间:2019-10-09 08:23:56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伊万尼科·克日什托夫  

   原标题:美媒:中尼走近把喜马拉雅山“变平”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0月7日文章,原题:喜马拉雅山变平——中国-尼泊尔关系如何打破地缘政治常理

  数年前,笔者经陆路从北京去到德里。起初是坐火车和巴士从北京到拉萨,一路比较快。接着两段旅程较久:从拉萨坐越野车到加德满都,再乘巴士到德里。旅程让笔者目睹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隔绝尼泊尔与中国的。

  如果有一个国家常被地缘政治学拥趸作为地理如何影响政治的例子,那无疑是尼泊尔。这个与印中两个大国相邻的内陆小国,南面向印度开放,北面则由于高山与中国相隔。这样的国家,理应是证明地理位置重要的绝佳例子。但事实上,加德满都与北京的关系却打破了地缘政治与地理因素的常理。

  按地缘政治来推断尼泊尔,多年来造成印度的政策误判,而中国无惧地理障碍进一步扩大了在尼的影响力。

  首先,地理因素确实重要,但其重要性已被科技改变、弱化。中国修建了从北京通往拉萨的铁路,这是挑战地理环境的大胆之举。该铁路已延伸到日喀则,还计划修到吉隆。这意味着离尼泊尔边境不远了。即便没有中国铁路,尼泊尔也不会被印度切断。通常认为,进入尼泊尔的几乎所有产品都要经由印度。但中尼贸易研究显示,按价值计算,输入尼的中国产品并非如此。2017年约59%的中国进口经由尼印边界,但41%通过空运或经西藏陆路进入尼泊尔。

  而且,从中国飞越喜马拉雅山至尼泊尔的航班数量大增,带来人员、资金和商品。不到10年,两国就把每周航班班次从14提高到98。尼迎来大量中国游客,达到接近印度游客的规模(2018年尼泊尔接待了15万名中国游客、20万印度游客),且仍在快速增加。不要忘了一个地理事实——许多印度游客能乘汽车赴尼,而多数中国人只能坐飞机。

  其次,科技打开合作的新领域。比如电汇。长期以来,地理因素赋予印度决定性优势,新德里总是封锁尼泊尔,阻止外界向这个国家运输大批物资。但互联网使金融的阻拦失效。北京比新德里拥有多得多的财力,能在必要时通过电子手段向尼汇钱。单是这一条就大大削弱了印度早先相对中国的优势。互联网超越了地理限制,尼中不久前已通过光纤相连。

  第三点常被忽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新德里利用历史关系增进与加德满都的合作,但这有时也会让印度难以把尼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看待。这令北京有机会向加德满都提供更多援助。如今中国在地区修建新基础设施,引人注目。学者罗伯特·卡普兰表示“喜马拉雅山变平”“(中尼)战胜了距离”,“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不再隔开两大文明”。

  1. [内容来源:环球时报]
  2. [内容作者:伊万尼科·克日什托夫]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