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国内新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时间:2016-01-04 15:32: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绿色发展,是问题倒逼出的答案,也是中国发展理念革故鼎新的缩影。

  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发展动力在转换。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掀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3年时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全方位推进,治国理政新成就举世瞩目,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写下人类发展的新篇章。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3年多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党中央牢牢把握住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习近平:“风物长宜放眼量。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

  

 

  这是2015年9月19日拍摄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2014年7月8日,中南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开启中国梦新航程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号”这艘航船行稳致远的主发动机。

  时迁势移。如今中国经济航船行驶的海域中风高浪急,暗流涌动。

  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7年多,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发达经济体走势呈现分化,新兴经济体增长反复波折。

  审视国内,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增长新动力不足和传统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速从2012年起放缓至8%以下……

  沧海横流,首在掌舵。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在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

  胸怀全局,牢牢掌控发展主动权。

  “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对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作出重要判断。

  从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态”,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系统阐释,再到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论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怎么看”和“怎么办”,经济宏观调控思路进行重大创新,打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经济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理念上更加清晰——

  过去依靠粗放式发展实现高增长的模式一去不复返了,转方式调结构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必须摈弃传统发展思维,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谋划发展。

  行动上更加坚决——

  加减相伴,破立并举。简政放权、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增强供给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清,任务明。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无论是在国内调研时,还是在参加国际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及经济形势总是强调“定力”和“信心”二词。

  定力,来自对发展态势的深刻把握。

  信心,来自对经济工作的高超驾驭。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一系列开创性重要会议的召开,无一不体现出党中央对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精准眼光和驾驭能力。

  1. [内容来源:新华社]
  2. [内容作者:新华社记者]
  3. [责任编辑:admin]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