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晚秋名花木芙蓉
时间:2017-12-27 11:22:4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原标题:晚秋名花木芙蓉

  秋末冬初,西风萧瑟,寒霜遍地,树叶摇落,百花凋零,而那“谁怜冷落清秋后,能把柔枝独拒霜”的芙蓉花却带露冲寒,醉舞秋风,默默地盛开着,满树花影灿烂。

  芙蓉又叫木芙蓉,其花大、色美,艳若莲花,又称“木莲”。在我国种植相当普遍,尤以四川为最。每临深秋,成都满城如锦似绣,芙蓉花绵延几十里,因此唤四川为“蓉城”。史料还记载,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带也广种木芙蓉,诗人谭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诗里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从此,湖湘大地便享有了“芙蓉国”之雅称。无怪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中,就有“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抒情名句。

  古人对芙蓉向有很高的评价,说它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的君子。在秋花之中,人们赞美秋菊,称颂它“凌霜留晚节”的高尚品质,同时,也爱吟诵芙蓉“轻扶一娄春已过,霜打金穗又一秋”。又因芙蓉于霜降时节开花,有拒霜之能,清代袁枚特作《渔女》一诗赞之:“短蓬轻楫自为家,羞上胭脂渚畔槎。莫讶风鬟吹不乱,芙蓉原是拒霜花。”确实,芙蓉花不仅堪与菊花称晚节,即便在秋菊萎谢之后,仍灼灼有芳艳,实在是比菊花更胜一筹了。

  

 

  芙蓉国里尽朝晖 傅抱石/绘

  历代诗人吟咏芙蓉的诗特多。唐代白居易《木芙蓉下招客饮》诗云:“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饮酒虽无名菜珍肴,却有优美的环境,水面荷花刚凋落,水边芙蓉正盛开。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芙蓉性喜近水,花开时节,水光花影,落花流水,相映成趣。

  苏轼的《木芙蓉》诗,构思不落俗套:“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秋天到来之时,只有芙蓉花独自发出芳香,木芙蓉不是“拒霜花”,而是“最宜霜”,进一步赞美芙蓉在风霜中独自开放的坚强、豪迈的品格。

  范成大在《窗前木芙蓉》诗中,托物寄情:“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诗人看到窗前的木芙蓉花冒着微寒孤独地开放,想到木芙蓉花的内心也许像自己一样,倍感到心酸凄凉。但转而又一想,木芙蓉花是靠霜雪保留下来的,它是一种坚强的花,诗人的心情遂又乐观激奋起来。全诗感情起伏跌宕,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乐观的精神。

  柳宗元也写有《木芙蓉》,寄托自己的情怀,诗云:“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写芙蓉花并不因自己的美丽而向人显露,它矜持自蔽,当秋风到来时不但不凋落,反而繁茂的开起花来,它美丽而又区别于寒木,但又比荷花耐寒。诗人极力赞美木芙蓉的可贵品质,寄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

  “众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芙蓉花不畏露冷,迎霜盛开,看它枝枝艳影,临照碧漪,芳姿妩媚,烂漫似春,一幅多么瑰丽的秋色啊!这种花如是在春天开放,有可能“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7日 16版)

  1.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