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书法“高汤” 弥久余香
时间:2018-02-28 10:11:43  来源:美术报  作者:  

   

冷枚十宫词图册 北京故宫

 

  冷枚十宫词图册 北京故宫

  原标题:书法“高汤” 弥久余香

  孔夫子的《论语》涉及面非常广,包括饮食烹调,“食不厌精”就是名言之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典也从《论语》中来。宋元明清,江南一带已成为文艺复兴重镇,深厚的底蕴让江南文化色彩呈现“高汤”的味道,书法的味觉弥漫在书法家纵情挥洒的笔墨中,拂之不去。

  花巨资收藏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帖等并无偿捐赠给国家的张伯驹,自己是一个着名书法家、美食家,2017年拍卖会上他的一张菜单(上世纪50年代毛笔手录)拍了几十万元,无论拍卖界、书法界、美食界都增添了一段佳话。

  孔夫子是不是书法家不清楚,他会写写字则是肯定的,他的《论语》涉及面非常广,包括饮食烹调,“食不厌精”就是他的名言,“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典也从《论语》中来。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更是流行天下,庄子的“庖丁解牛”至今挂在人们口头,虽说“君子远庖厨”,但君子喜欢美食却是不争的事实。“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的诗篇离不开美酒,“秀色可餐”,美酒一定会伴随美食倒也是基本不用怀疑的。《舌尖上的中国》炮制的传世美味完全攻略,将关于山珍海味、花样主食、豆奶制品、腌货腊味和五味调和的美好记忆和制作方法一一道来,极度刺激了中国人的味蕾,创电视纪录片收视率新高是必然的。

  清代大文豪袁枚《随园食单》可谓文人、文人书法家好美食、钻研食谱的顶级专家,好像记得有一则“云林鹅”,讲的是元代大书画家倪云林喜食鹅肉,且会亲自烹制。书法讲究味道,懂得享受美食味道的书画家笔底往往多了一层回味无穷的味道,是可以通过眼睛看出来的。相对而言,南方,尤其是江浙闽一带的书法家写的字耐看、耐品,有“余甘”,是因为宋元明清民国江南一带深厚的底蕴让该地区的文化色彩呈现“高汤”的味道,书法的味觉弥漫在书法家纵情挥洒的笔墨中,拂之不去。

  杭州“唐云艺术馆”主人唐云生前特别爱吃白斩鸡、大闸蟹,经济困难时期,如果有人送鸡送蟹,他会奉上书画作品,书法家写招牌最多的主要内容南北一致,即是酒店餐馆,“楼外楼”、“得意楼”“北京饭店”……民以食为先,唯美食与书法不可辜负。中国只有餐饮烹调不需要申遗,说它是世界头号餐饮烹调大国一点也不夸张,中国人的好吃、善吃、通吃亦世界有名,遍地吃货,而且能吃出名堂、吃出文化。许多旅行社会给游客安排一顿旅游所在地的美食小吃,显然是把吃当作一种文化资源来利用了。“吃在中国”,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多半即是对吃的眷恋。

  当代书法界热闹非凡,其中不乏烹饪高手,原浙江省书协秘书长杨西湖最早是杭州餐饮老店“天香楼”的厨师,国家画院中国书法篆刻院副院长曾翔本来也是掌勺出身。北京书法家朱永灵不仅书法写得好,还对吃颇有道道,能从美食中悟出书理。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文涛擅长厨艺,经常做好菜给老父亲吃。衢州开化途中饭店店主余身和,乃当地“闻人”,限量版砂锅本鸡煲,每日15只,遇好友才会亲自掌勺,平日里埋头书法诗联。他几乎天天微信晒临帖,极少晒酒菜,“厨艺本身就是艺术的匠心,写汉字和烹饪有异曲同工之妙。火候,配料,食材,刀工和书法的运笔,结构,纸墨,布局章法一样严谨!匠心铸魂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必须掺和文化才有底蕴。”余身和最令人钦佩的一件事是中央电视台拍摄第二期《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衢州特产“炒青蛳”时,他拒绝了,他清楚一旦经央视“曝光”,野生少产的青蛳命将不济。对于功名利禄,他淡然处之,依旧沉浸于他的书艺、厨艺。

  

唐寅 落花诗意图

 

  唐寅 落花诗意图

  1. [内容来源:美术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