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知青Super kids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书画视点

用水墨叙事 画中国故事
时间:2018-04-26 10:58: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原标题:画中国故事

  4月18日,82岁高龄的王秉复先生个展“画中国故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使用敦煌壁画般延展回环的形式呈现水墨叙事性的作品,使王秉复的绘画如同抄手游廊一般在流动之间得以阅读,那些历史场景如同电影胶片般一幕一幕闪现,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展览以叙事性的人物画为主,呈现了王秉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三组人物画创作,“聊斋百图”“世说新语图”和“龙文鞭影图”系列。近500幅作品中,人物神态生动,性格卓然,场景各异。作品笔墨精练老辣,故事生动有趣。这些承载历史记忆及叙事性的人物画,不是简单的笔墨风格,也不是单纯还原的现实主义,更不是虚构,而是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世事通达的洞悉。从其大量写生手稿中,人们还可看到一位以艺术为生命的老人积以跬步的坚实足迹。

  王秉复1956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吴镜汀、秦仲文、高希舜、陆鸿年等名家。他认为“笔墨造型”应该是传统的核心。在多次亲眼目睹潘天寿、李苦禅、陈半丁、黎雄才等大师的作画过程之后,更是坚定了“有笔墨才是真国画”的信念,即使经历了多年的历史动荡,依然毫不动摇。王秉复知行合一,又具有不断深入的独立的理解。他受叶浅予先生的启发,开始对临陈洪绶、任渭长等人的作品,并相继于1958年和1960年去永乐宫与敦煌莫高窟现场临摹,进一步加深了对古代造型和线条规律的理解。王秉复对传统的继承既以历史为基石,又吸收民间丰厚养分。在教学相长的治学理念下,他把独到而坚定的对传统精髓的理解,通过现场讲解和一笔一墨的示范,传递给下一代。其理论和技法还归纳总结而成《骨法发微》一书。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说:“王秉复先生的艺术有自己的一套,和别人不挨着,却与古人近,与生活近,与本质近。”多年来,王秉复并没有主动在主流语境中博取过关注,他的这一个案有待更多挖掘。

  1. [内容来源:中国文化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