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我的长辈百家奖知青颖儿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江寒汀《红雀新篁图》赏析
时间:2018-12-27 10:13: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原标题:江寒汀《红雀新篁图》赏析

  红雀新篁图(国画) 100×44厘米 1936年 江寒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江寒汀(1903—1963),江苏常熟虞山镇人。原名荻、庚元,笔名江鸿、石溪,号寒汀居士。16岁从同里陶松溪习花鸟画,28岁开始卖画为生。中年流寓上海,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江寒汀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着名的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之一。16岁便师从陶松溪先生学习花鸟画。在掌握了基本的花鸟技法之后,江寒汀拓宽视野之余,开始潜心研习传统花鸟画,上溯宋元诸家,下至明清白阳、青藤、恽南田、金冬心、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又潜心研究任伯年、虚谷画艺,由此,打下了深厚的绘画功底。在江寒汀的作品中,常有题“拟赵子固法”“拟宋人法”“王渊法”“拟东园客笔意”“拟新罗山人法”,但都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将自己对笔墨的理解贯穿到模仿之中,将传统技法融会贯通。江寒汀的绘画,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广泛地从传统和自然中吸取养料。

  随着江寒汀创作的日益成熟,他在艺术上也渐享有盛誉,人称“小孟尝”。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江寒汀与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并称为上海花鸟画“四大名旦”,而江寒汀则名列之首。江寒汀特别擅画禽鸟,且经常去鸟市街看鸟。为了画好禽鸟、花卉,他还在家中喂养了多种灵禽异鸟,栽种各种花木,观其态,常凝视入神。他对禽鸟种类、结构、性情、姿态等进行深入观察,目识心记。加之手追心摹,他终在传统的花鸟画题材中创造出了新的形势、新的意境和新的情感表达方式。其笔下百鸟形态各异、动静自如、生动形象,以致张大壮对其画艺叹服,曾言“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江寒汀笔下的花草、禽鸟,形态动静结合,传达出了无我的境界,以特写式的笔墨语言将花鸟的细微精妙之处表现得趣味盎然。他通过对花鸟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而科学的造型体系,进而将他对这些生物的认识转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并用富有个性的笔墨语言完成了师心、师物、师造化的创作过程。

  构图

  画面中一支绿竹拔地而起,几不见顶,竹下矗立一怪石。石上可见一只红雀,点足石上,仰头直上,跃跃欲飞状;上空绿竹枝干上,正匍匐着一只天牛,隐约藏身竹竿之后,与禽鸟相呼应,一动一静,极富生趣。

  款识

  画面右上方有蔡振渊的题跋:“陆包山为季明一代妙手,所作花鸟高古秀逸。吾友江君寒汀深得前贤神髓,近来吴门小住敝斋偶作是图,古艳之致。敬赞数语以志钦慕云尔。蔡铣题于玉蝉砚斋。”左下方则有江寒汀落款“纪青先生鉴家正之,丙子春二月江寒汀客吴门玉蝉砚斋”。

  温润典雅

  画中禽鸟草虫造型精确,笔法细致,墨石则以酣畅淋漓的水墨出之,绿竹设色清雅,整体画面笔法雄奇简练,布局巧妙,意境深远。江寒汀以坚实、爽朗的浅染,高度概括、描绘出简洁明朗、古朴素雅而又不失生趣的画面。尤其是栩栩如生的小鸟,及其与绿竹之间形成的色彩对比,匠心独运。画面显示出江寒汀内遵传统、外师造化的深厚功底,体现出海上画派的温润典雅之风。

  江寒汀早年的作品清隽秀丽,高雅静美,透着江南水乡灵气。他在中晚期则刻意变法,用墨走笔,设色构图都趋向于豪爽奔放,苍劲雄健。《红雀新篁图》为江寒汀的早年画作,画面清丽可喜,追求古朴素养韵味,从题材选择、用笔技法,到画面构图来,皆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在表达手法上,江寒汀开创性地将没骨小写意画法和工笔勾染技法进行融合,少了一些恣意夸张的用笔和水墨的特殊渍晕效果,多了几分自然与平和;在画面基调上,强调了禽鸟本身的种类特点和造型的严谨性。在生宣易渗晕的特性上,体现出了禽鸟特殊的质感,不通过勾染,却能表现出灵动、精微和细腻的效果。

  《红雀新篁图》,章法新奇,意境把握恰到好处,体现出了江寒汀极高的艺术造诣。其友蔡铣将之比作明代画家陆治,认为此画富有古意而不落俗套,自出新意。画面丰富隽永,在穷理格物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更多的场景元素,展现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清新的艺术格调。

  1. [内容来源:中国文化报]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ying]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