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从祥颖儿莫文蔚我的长辈百家奖
内容页头部banner

精品鉴赏

陆俨少 山水
时间:2016-10-03 08:33:31  来源:中国书画网  作者:  

   

陆俨少 山水

 

  陆俨少一生好游山水,自称“烟霞有癖”。其一生画风的变格创新,与他写生悟法的关系相当密切。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陆俨少先是在上柏山办农场静心修炼,期间游历了西天目山和黄山,并北游曲阜、泰山、长城、云冈、妙峰山等胜景。抗战爆发避难入蜀,陆俨少又趁到成都和宜宾办展之际,游历了青城山、峨嵋山丶乐山等蜀中景致,直至1945年乘木筏由峡江东归。只是这段时期整个中国画坛还是为摹古拟古的风气所笼罩,因此早年的师造化虽然在气局变化上对他大有启示,但在技法风格上引发的变化却并不大。

  至上世纪60年代,陆俨少时常参加由上海中国画院和浙江美术学院组织的到浙江、安徽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写生,为了适应新形势,亦时常随画院下工厂码头写生,画了大量的新题材作品。这里所选的3批写生山水,大多作于这一时期。新山水写生促使他变革原有的传统画法,形成了一生中重大的风格突破。

  可惜的是,从50年代到70年代,陆俨少在七十之前的二十年最好的年华中,却由于反右和文革,写生岁月仅是其中极短暂的几年。这样一位有着卓异才华的山水画家,却不得不长期忍受写生机会被剥夺的厄运。也正由于写生机会的阙如,使陆俨少后期的山水画缺乏鲜活的写生印象的支持,忆写往昔游踪和探究结构气势,成为他后期熔铸风格的必然选择。陆俨少后期的山水画,不得不悲壮地倾向于中国情韵的脱略形迹的形式结构风格,这也是他对不公命运的挣扎和抗争。到“右派”摘帽之后,陆俨少才有机会至雁荡和皖南写生;文革后期,他又去新安江写生。写生机会对他来说竟是如此吝啬,但即便如此,陆俨少仍禁不住流露出无法遏止的写生灵气!

  或许今天提这样的假设已毫无意义:假如没有以往的极“左”对于人性的梏桎,陆俨少的一生能够有许多时间自如地外出写生师造化,那他后期的山水画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不得而知。

  所幸陆俨少至晚年,饱览天下胜景的机会又多了起来,可惜这种幸运对他来说已太晚了——这时的陆俨少已经老了丶跑不动了。陆俨少第三次上黄山,是坐了“轿子”上山的。他第二次游雁荡山,因为行路气急,大龙湫和显胜门未能重到,只得颓然而返。他去四川打算游览小三峡,但因气喘咳嗽无法适应当地气候,也只得取消。本来陆俨少还打算重到乐山、峨嵋山,去西安时想登华山,皆因艰于登陟而只能抱恨。虽然陆俨少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也游历了许多山水,但毕竟因为年事已高,加之应酬活动遽增,精力不济,这些游历对他后来创作的作用也已不明显了,——时光不再之痛!

  1. [内容来源:中国书画网]
  2. [内容作者:]
  3. [责任编辑:WB001]
  • 微信关注二维码

    微信关注

  • 手机站二维码

    手机网站

欢迎进入中国电视文艺网互动平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到:
分享是奉献的果实、分享是快乐的前提!
中国电视文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电视文艺网在线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
          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
          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
          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
          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电视文艺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新闻纠错:010-51281369 邮箱:zgdswy@qq.com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电视文艺网站联系。
#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 礼貌发言)

内容页底部banner

新闻网站: